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该规划描绘了我国空间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到2050年,我国空间科学重要领域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该规划明确了3个主要阶段。从当前至2027年,我国空间科学研究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论证实施一批空间科学任务,造就一批空间科学领域的“领跑者”和“开拓者”;2028年至2035年,在重点研究方向位居国际前列,部署实施系列空间科学任务,实现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形成空间科学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2036年至205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空间科学强国,引领世界空间科学发展方向,集聚国际顶尖科学人才团队,建成世界主要空间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展望我国空间科学的下一步工作,我国在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等五大科学主题上,确定了科研的优先发展方向。围绕探索极端宇宙,科学家将优先探索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宇宙起源与演化和宇宙重子物质探测;聚焦时空涟漪主题,优先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日地全景研究中,优先开展地球循环系统、地月综合观测、空间天气探测、太阳立体探测和外日球层探测;在寻找宜居行星的过程中,优先进行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行星圈层刻画、地外生命探寻和系外行星探测,解决火星宜居环境演化与生命信号、冰卫星和冰巨星宜居环境与生命信号探测等重大科学问题;围绕太空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规律,优先进行微重力科学、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和空间生命科学等研究。
具体来看,在路线图规划的第一阶段,我国将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形成若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并从拟定的任务方向中遴选大型任务2至3项、中小型和机遇型任务3至5项。在第二阶段,我国将通过第一阶段任务实施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创成果。运营中国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科研站、太阳系边际探测、巨行星系统探测、金星大气采样返回等科学任务,同步遴选大型任务4至5项、中小型和机遇型任务10至11项。第三阶段,我国将论证实施大型任务5至6项,以及25项左右中小型和机遇型任务,届时,我国空间科学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苏雅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