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潮宗街,一街新“潮”半城慢①|录取率1%的“大学”办了一年——青年自强,藏隐风云,湖南“人气最可用”

发布时间:2024-10-17 17:14:5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谭登 陈新 摄影 范远志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长沙城重修9座城门,临湘江有朝宗门,有“朝拜祖宗”之意。朝宗门后的麻石街就叫朝宗街。挑水脚夫挑水卖,街面终日湿漉漉的,慢慢地,朝宗街变成了潮宗街。

10月14日午后,宁静的潮宗街,坡屋顶、小青瓦、清水墙、铃铛门。无需问客从何来,“拖箱女郎”走在麻石街,鞋跟笃笃声响;网红“楂堆”饮品店前,几位时尚大姐舞着一方大花布直播,仿佛嵌入老长沙风情底片……

潮宗街2023年底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6500块古朴光滑的麻石,每一块都曾经有编号,像一册摊开的简牍。老街繁华,风云变幻,而今兴起新的风“潮”。

连升街社区定期开讲“老街故事”,名家和老居民揭秘潮宗街往事。老街坊陈家书首讲。

陈家书居住的时务学堂旧址天倪庐,是近代湖南最早的新式学堂。127年前,湖南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就架在时务学堂阁楼上,学生可观测各类行星。

时务学堂“为自强之计”,1897年11月在潮宗街开学,熊希龄任校长,谭嗣同总揽教务,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各分教习也是当时翘楚。学堂开设化学、物理、数学、几何、军事、英语等课程,几乎就是一所大学架构。

首批4000多人报考,录取40人,录取率仅1%。“再造共和”的蔡锷、教育家杨昌济、与谭嗣同并称“浏阳二杰”的唐才常等就学于此。后来,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在长江沿岸地区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先声。参加起义有名可查的时务学堂学生20余人。

毛泽东曾评价:“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这些青年敢为人先,使湖南“最富朝气”“人气最可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血染北京菜市口。时务学堂停办,后与岳麓书院合并,成为湖南大学前身。

同样是勇敢有为的青年,1920年,27岁的毛泽东在潮宗街创办文化书社,吹响湖南新文化号角。书社团结湖南文化、教育、新闻、政商界贤达50余人,经营近300种书刊报纸,与省内外六七十处书报有营业往来。平江、浏阳、邵阳、衡阳、宁乡、武冈、溆浦设立分社,销售《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等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这里还是早期共产党人秘密联络机关。

1921年元旦,长沙下着大雪,毛泽东和十几位青年知识分子冒着严寒来到书社,参加新民学会长沙学员新年大会,他们激情挥洒,确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这年夏天,潮宗街通向小西门的湘江码头上,他们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悄悄揭开开天辟地的一幕——成立中国共产党。

曾在潮宗街谋划国家大事的,还有韩国青年金九。楠木厅六号,是韩国国父金九的活动旧址。

1937年11月,日军逼近南京,“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至长沙。政府主席金九也是发动刺杀日寇的“带头大哥”,每送走一名行刺志士,他都要与之合影。1938年5月7日深夜,楠木厅响起枪声,金九遇刺。他苏醒后继续发文呐喊,促成韩国抗日各派达成共识,分散的力量得以整合,韩国独立运动由此发生转折。

老街故事,藏隐风云。回望觉醒年代,青年引领社会革新风潮,满腔热血纾国难,刻进了如今老街的岁月静好,一张门、一棵树、一块石头,都可能藏龙卧虎。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