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排名上升至第32位
长沙奋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璐
创造多项行业之最的4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魔塔1165”纯电动重卡,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的直径8.61米盾构机主轴承……10月31日,长沙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十大技术创新产品、十大科技转化成果(2022-2024年)集中亮相,“首创”“首款”产品成为“主打”。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时,为湖南描绘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勉励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为答好这道题,长沙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加压推进创新提升行动。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排名,从去年37位上升到今年32位。
战略科技力量“长沙方阵”加速崛起
位于尖山湖畔的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一批顶尖的人才团队正围绕先进计算、大数据、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核心科学技术问题和重大应用难题,开展深入研究。
该研究院牵头的湖南省2023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算力网络构建关键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
作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长沙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目前,正积极推进“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省“4+4科创工程”稳步推进。目前,省四大实验室已实现实体化运行,累计取得了58项重大科研成果,集聚了1600余名高层次人才。
在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方面,长沙同样取得显著成效。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和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平台均取得重要突破;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湖南)、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高效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相继在长沙获批。
聚焦产业动能转换,长沙积极布局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已经累计建设16家新型研发机构,涵盖新能源、空天技术、医药装备等领域,战略科技力量“长沙方阵”正在加速崛起。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点开花”
长沙聚焦国家所需、湖南所向,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社会答题”的攻关机制,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长沙新能源创新研究院围绕高性能正负极材料与固态电池等方向,研究部署开展30余项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创新性开发生物质硬碳材料制备技术,实现洞庭湖芦苇资源化开发及高值化利用;
湖南远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全球领先的多种实体瘤mRNA(信使核糖核酸)通用治疗性疫苗,突破了欧美专利壁垒,有望颠覆性改变未来肿瘤的治疗方式……
长沙在文化产业创新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实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开展“超高清视频算法”等重大技术攻关,率先全国建立影视素材算料交易市场。
长沙着力深化政产学研金协同,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加速本地转化,亿元转化大单频现。
湖南大学将刘杰团队自主研发的成果项目作价2亿元入股成立公司,成果应用于30多家单位;中南大学李乾斌教授团队将慢性肾病创新药物XRF-1021的后续开发以现金转让1亿元+销售提成方式,转化至长沙晶易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药品上市后将年新增销售收入2亿元……
“想长沙事,做长沙事”。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介绍,该校作价入股转化的知识产权76%在长落地,已孵化23家科技型企业,总估值超50亿元。
科创生态营造彰显“全球底色”
长沙大泽湖畔,大陆希望中心总部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2月20日开工的产业园项目三期总投资约65亿元,将建成“研发+总部+智造基地”完整生态链企业集群。“长沙望城区为我们‘量身定制’了项目落地方案,大到中下游链上企业及周边市场匹配,小到公司注册。”大陆希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佳说。
为体系化引育企业研发中心,长沙改变原有招商引资工作思路,树立以聚焦“三类500强”企业中心、领军企业研发中心、外资研发中心和保税研发中心等为主体的引育导向,加速聚集一批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
通过持续提升科创生态“软环境”和科技发展“硬实力”,长沙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023年以来,长沙新增国家、省级科技人才1300余人,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引育集聚人才近6000人,在长外国专家增长14%。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