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殿附近院墙裂缝无变化、关帝庙砖门裂缝无变化……20日,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里,几条实时巡查记录跳跃在巨大的电子屏幕上。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移动已经在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附近安装300多台物联网设备,用来实时监测遗产本体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等数据。
巨大的电子屏幕前,几位工作人员正仔细查看钟鼓楼、正阳门、先农坛、中山公园等地的实时监测数据。这个平台汇集了221个文物保护单位、33个历史文化街区、1000多条传统胡同、8000多棵古树名木的监测信息,轻点鼠标就能轻松查看相应点位信息。同时,中轴线上15处遗产的文物本体以及区域内实时游客数量、平均驻留时长、旅游服务设施等情况也在平台上清晰呈现。
“目前我们在15处遗产重要点位附近安装了超过300多台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再细小的变化也能实时发现并预警。”工作人员举例介绍,将形如“黑匣子”的小巧物联网设备安装在房梁或屋檐上,它就能实时监测建筑或墙面的倾斜度和位移情况,并且能达到毫米级的精准度。
白蚁灾害、墙体脱落、地面震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平台能集中监测分析文化遗产本体状况、周边环境、产业结构、游客信息、安防等情况,构建一条动态感知、状态分析、智能预警和协同保护的“智慧中轴线”,实现传统遗产保护管理数智化转型升级。
“今年某大殿屋顶上的吻兽因大风产生位移,平台第一时间监测到异常情况并预警。”工作人员介绍,从发现问题到报送给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和复原,一整套流程短短几天就完成了。摄像头相当于监测平台的“千里眼”,平台背后的AI算法就像“大脑”,能及时对图像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能及时预警。
据悉,该监测平台以移动5G网络为基础底座,通过近3万座5G基站和视频监控、自然环境监测等多种智能传感器,组成了北京中轴线全域覆盖的物联感知网络,实现主动预警与预防性保护。
除了数字“卫士”实时监测之外,监测平台还吸引广大市民参与遗产保护。“墙面斑驳”“有人乱涂乱画”……市民通过微信小程序“云上中轴”里的“数字打更人”功能,扫描遗产点界桩上的二维码,就能上传在景点发现的问题。相关数据经过审核后,会同步至监测平台。
据悉,该监测平台启用以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实时保护范围显著拓宽至原来的六倍,人力成本降低了近40%。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夏骅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