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安全线就是生命线!铁路民警老郑守护的第24个春运

发布时间:2025-02-07 13:44:24

零点26分,夜色如墨。52岁的驻场民警郑涛弓身贴近铁轨,手电筒的光斑在列车底盘间游走,凝霜的睫毛下,目光如炬。“车辆外观正常,风管连接稳固,接触网无结冰......”他冲着对讲机逐一报检,呼出的白雾在北京站开往重庆西的K4079次临客列车的轰鸣声中消散。

这,已是老郑守护的第24个春运。 

北京客整所(旅客列车进行技术检查、修理及整备和停留的场所)与北京机务段构成的“两场一线”,以及京哈、京沪两条总计10.664公里的铁路“动脉”,由北京铁路公安处北京站派出所9名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驻场民警日夜守护。作为其中的骨干力量,老郑的足迹遍布场区的每个角落。

“老赵,场区消防设备今天检查了没?灭火器过期要及时更新呀,场区内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8时30分,老郑已在机务段库房内仔细检查消防设施,指尖轻轻拂过消防水带的铜质接口,那份金属的冰凉触感,让他心中倍感踏实。从办公区到生活区,他逐一核验,反复叮嘱:“安全线就是生命线。” 

转场至北京客整所时已近正午。这个管辖着35条股线、15家单位、3000余名职工的庞大场区,自去年7月起成为驻场民警的新“战场”。经过前期多次走访摸排,老郑和同事们已经对这里了如指掌。“安全无小事,事事连万家。北京客整所面积大、人员多,3000多名职工的背后是3000多个家庭。”老郑总是这样“婆婆嘴”“碎碎念”,时刻警醒着每一位员工,“工作之余,安全为上”。

午后,老郑挎着沉甸甸的巡线包踏上轨道。强光手电、检修钳、绝缘胶带在包里叮当作响——这些都是他“隐患不过夜”的底气。从信号灯到地下风道,从防护网到消防水池,10.664公里线路上,120个重点点位以及每座桥梁、每个涵洞、每处护栏都已烙进他的脑海。3小时、3万步,结霜的钢轨见证着藏蓝身影的往复丈量。 

“刚巡线那会儿,线路上都是玻璃碴、杂草,每天到家,裤子上挂满了蒺藜狗子,前几年将沿线护网由镂空铁丝网改装成生态板,线路周围干净整洁了,线路治安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老郑滔滔不绝地介绍着变化。

夜幕降临,场区内股线旁的灯火在寒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光影。直到最后一趟列车缓缓驶入场区,待列车停稳,老郑上去检查完后,一天的工作才算画上句号。

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老郑和同事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坚守着,每一声汽笛都是平安的注脚——这是独属于铁路卫士的浪漫。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蕾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