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下午,长辛店大街曹家口路上,锣鼓喧天,舞龙的、跑旱船的、骑小毛驴的……根据历史记载和“长辛老友”们的口述,原汁原味的老镇民俗花会表演再现。
从周家口路转上曹家口路,“长辛店”标识前,一金一红两条龙上下翻飞,伴着鼓点,铿锵有力。舞龙后面是跑旱船的,骑毛驴的。领队喊了一句“搭架子”,只见“媒婆”们变换队形,舞出了花样。最后面的大头娃娃,不光自己扭起来,还与游人互动,把手里的糖葫芦借给游人拍照打卡。
长辛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发掘老镇历史文脉,扩展地区发展“朋友圈”,长辛店街道邀请辖区老居民、老街坊、老职工、老掌柜、老朋友成立“长辛老友会”,收集、讲述长辛店往事,留住地区发展的乡愁记忆和“烟火气”。去年年底长辛店老镇焕新亮相,他们特意查阅史料,向老友们“取经”,将老镇民俗花会重现,再现昔日长辛店大街的年节盛况。
长辛店街道组织文艺队伍在老镇更新启动区开展民俗花会表演,再现昔日长辛店大街的年节盛况。刘平摄
现场还开展了“话说长辛—过年”访谈活动,老友们共话长辛店的年味、年趣,共同感受时代变迁下老镇文脉的赓续。来自“北方的红星”宣讲团的周健讲述了老镇的旧时年节习俗,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刘岳、丰台党校副教授李燕的对话,带大家回到那个觉醒年代的长辛店。京味儿作家刘一达,与大家分享了老北京年俗。“长辛老友会”会长尹喜军也带来了长辛店的美食,与大家共品长辛“食味”。
新加入老友会的当地老居民张玉美还给大家带来了炸素丸子。“以前家里穷,过年也吃不起肉丸子,都是做素丸子,用的是红萝卜、胡萝卜、香菜、粉条。”张玉美已经77岁了,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在灶台边,看着妈妈炸素丸子,就等着边炸边吃。渐渐地,她长大了,角色换了,她成了炸丸子的,她的女儿成了站在边上等吃的。“你一个劲儿地炸,盆里的丸子却不见多”,其中的温情在轮回,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她家春节的“保留节目”。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颖,刘平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