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过,但北京各个大集的热度不减。多数大集规模较大,辐射范围广,尽管每逢固定日期才开放,不过物品种类相当齐全,性价比较高,熙熙攘攘的人群、讨价还价的吆喝,浓浓的烟火气让人流连忘返。不过,也有市民反映,一些大集的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管理存在漏洞,体验欠佳。
榆垡大集
路面常扬尘 公厕太简陋
榆垡大集位于大兴区榆祥路与古镇街交叉口西南160米,是京南地区颇具人气的一个大集。无论是瓜果蔬菜、海鲜水产、粮油副食、小吃零食,还是五金百货、穿戴饰物、鲜花礼品,集市里应有尽有。虽然距离城区较远,但大集非常火爆,很多城区居民专门乘坐长途公交车来此购物打卡。由于紧邻河北固安,大集也吸引了不少河北居民前来“买买买”。
客流量不少,吐槽也不少。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榆垡大集的路面和公厕环境一直饱受诟病。“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网友说得最多的一句评价。记者近日来到榆垡大集探访,大门处“榆垡村传统文化大集”的牌坊异常醒目,同样显眼的还有周围的路面。只见出入口的路面没有进行硬化处理,还是石子泥土路。走进大集,里面有多条纵横交错的道路,记者转了一圈发现,除了个别路段稍显平整,其他路段几乎都混杂着石子和泥土,很多地方坑坑洼洼。
来来往往的顾客中,不少人推着自行车、骑着三轮车或电动车,人车经过不时扬起阵阵尘土。“大集已经开了很多年,地面一直没有改进。”一位顾客说,每次雨雪过后,大集路面坑洼之处会有很多积水,泥泞不堪,有时根本没地儿下脚。
其实,大集里的路面也不全是石子和泥土。记者注意到,有些售卖服装、鲜花、肉食等摊位的周围铺设了地毯,并用钢钉进行了固定,就像嵌在坑洼路面上的一块块补丁。这些地毯虽然大小、颜色、材质不统一,但路面明显好走多了,人车经过时也未见扬尘。有摊主说,这是因为服装、鲜花、肉食这类物品对品相要求较高,扬尘难免会影响成色,附着在物品上也不干净,同时也为了方便顾客通行,便铺设了这些地毯。不过,由于长年累月磨损,有些地毯破损严重,甚至磨“秃噜皮”了。
服装、肉食这类摊位一般都有货架,而有些蔬菜水果摊位是席地摆放的,果蔬的下面铺了泡沫、棉布等好几层物品,有摊主说是为了防止雨天路面积水导致果蔬受损。“如果可能,希望对大集的路面进行全面整修,方便大家通行和购物。”一位摊主说。
除了路况问题,公厕的卫生情况也是榆垡大集的一个槽点。有部分网友吐槽集市没有公厕,其实存在认知误区。记者通过一番打听,在大集的东南角找到了一处简易公厕,不过其环境卫生情况难以令人满意。这个用蓝色铁皮设置而成的简易公厕,四个隔间外面的铁皮上分别用黑粗字体标注了“男”“女”坑位。
走进其中一个隔间,里面有一个老式水龙头,坑位仍是旱厕,不时散发出阵阵异味。有顾客说,由于该公厕环境卫生条件不好,有时她宁愿憋着也不愿在这里方便。“现在来赶大集的人越来越多,希望能对公厕环境提升改造,配置移动冲水公厕。”顾客建议。
宏门大集
缺少垃圾桶 垃圾随手扔
宏门大集位于朝阳区成寿寺路与郭家庄路交叉口西北处,辐射范围涵盖朝阳、丰台、大兴以及经开区,是南四环内规模较大的一个大集。这里交通更为便利,有多趟公交车可以直达,距离地铁成寿寺站和肖村站也不远,熟食肉类、蔬菜水果、点心炒货等物品一应俱全,并且物美价廉,很受附近居民欢迎。不过,有市民反映,宏门大集出入口附近缺少垃圾箱,垃圾经常被随意扔在人行便道上。此外,有的赶集人为了方便,冒着危险横穿门前的机动车道。
宏门大集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以蔬菜水果摊位为主,南区以小吃点心为主,出入口有东门、东1门、南门。记者近日来此探访看到,由于小吃众多,炸糕、肉蛋堡等网红摊位前人头攒动,很多顾客都是买了小吃之后边吃边逛,边逛边扔,由此产生了不少垃圾。然而,记者没有在大集的几个出入口发现垃圾桶,确实存在没地儿扔垃圾的问题。南门附近有两辆三轮车,走近一看里面装着一些垃圾。有顾客说,这些三轮车应该是集市流动保洁所用,不过车身上没有明确的投放垃圾的标识,旁边还有一家摊位遮挡视线,一般人很难注意到。
出了大集的东门和东1门,就是一条人行便道,周遭也没有垃圾桶。出了南门,在人行便道的西侧倒是有一个垃圾桶,不过,中间有一处用铁栏杆罩起来的大型设备,并且还有树木遮挡,让人很难发现垃圾箱的存在。南门外的人行便道上设置了一排花箱,由于没有垃圾桶,导致这些花箱里被扔了不少垃圾,有些垃圾看得出来丢弃于此有些时间了。此外,在东门和南门外的人行便道以及旁边枯萎的绿化带里,也有不少被随意丢弃的白色垃圾。
在大集东门和南门外人行便道的交叉拐角处,记者看到一处通信交接箱,外面是一道铁栏杆,并且上着锁,里面有些许空间,竟也被当成一个垃圾投放处,堆积着纸袋、塑料袋、泡沫板、枯树枝等各种垃圾。
由于较为隐蔽,一般人无法进入其中,这个隐秘的角落就这样成了保洁盲区,不仅有碍观瞻,还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
记者探访时正值大风天气,有些塑料袋被吹得到处飘散,环卫工人清理起来颇为吃力。一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大集外的人行便道每次都是他们重点清理的场所。一位顾客闻言接着说道:“如果垃圾桶多一些,布局更合理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减少这一问题的。”
还有市民反映,在宏门大集东门外,有人为抄近道,经常横穿机动车道,非常危险。一位车主提供的行车记录仪视频显示,100多米的行驶距离内,就有5名从大集里买菜出来的顾客走在了机动车道上,该车主不得不反复鸣笛、减速才通过路段。
记者走访时发现,大集东门外是一条马路,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对面就是居民小区,往南北方向各走约100米,分别有一处红绿灯和斑马线,通行距离其实并不远。可是,很多人图方便仍选择穿过机动车道,直接跨过绿化带穿行。相关部门显然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目前绿化带上设置了一道栏杆,还张贴着“禁止跨越”的警示语。可是,其中一处栏杆已经倾斜垮塌了一半,遭到了人为破坏。记者观察多时,很多从大集出来的顾客无视一辆辆疾驰而来的机动车,不等红绿灯、不走斑马线,就近横穿马路。
有人手提多个塑料袋,见难以翻越栏杆,便堂而皇之走在最内侧车道,与机动车抢道,再去路口等红绿灯,不禁让人为之捏把汗。有车主希望周边社区及交通部门加强宣传引导,杜绝这些不文明行为。
记者手记
完善管理需倾听赶集人声音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走进各个大集,目之所及,赶集的人一拨接一拨,来回涌动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吆喝、熟人相遇的攀谈,生动演绎了俗世烟火,乡土文化。然而,一些大集路面坑洼难行、公厕臭气熏天、环卫设施缺乏,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凸显,不仅观感不佳,还“劝退”了一些赶集人。
大集上货品多样、物美价廉、可触可见,更容易抓住市民的心,从而建立一种情感的联结。各个大集近年来快速出圈,聚拢人气,早已拥有了一批忠实粉丝。随着规模不断扩张,有些大集的配套管理上难免存在疏漏之处,在发展过程中更应给予重视。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能让赶集人舒适便利、有归属感,大集也会更加富有文化气韵。为此,相关管理者还需下足“绣花功夫”,在细微处见品质、见情怀。不但要重视大集的“面子”、更要重视“里子”,倾听赶集人的声音,思赶集人之所思、急赶集人之所急,针对短板查漏补缺,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将高质量管理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只有消除管理盲区,才能将人“流量”转化成人“留量”。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延安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