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10时起,北京市197家市级部门按照“统一步骤、统一格式、统一时间、统一形式”的“四统一”原则,在各部门门户网站及首都之窗网站统一“晒预算”,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部门预算公开有三大看点。
看点一:14张报表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情况
公开内容都有啥?此次公开的市级部门预算,主要包括文字说明和预算报表两部分。
其中:文字说明主要结合公众关注焦点,对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机构设置情况、部门收入资金来源、“三公”经费预算增减情况、重点支出项目等重点事项进行说明,并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解释,让公众看得更明白,了解得更清楚。
部门预算报表共计14张,主要反映市级部门的收支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政府采购预算、政府购买服务信息、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情况。据悉,涉及市对区专项或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部门,还将公开专项或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绩效目标表。预算报表可全面反映部门的收支总体情况、财政拨款收支情况,以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
看点二: 民生改善等“大事”“新事”重点公开
市级部门预算公开,今年又有哪些新特点?
据市财政局介绍,就范围来说,按照统一部署,公开范围实现了全覆盖。北京市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原则,2025年,除经批准的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197家市级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
从内容来看,公开的信息更加丰富。在落实中央要求,公开各部门职责、机构设置情况、部门收支情况、政府采购预算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2025年,本市拓展公开市对区共同事权转移支付项目绩效目标,包括预算安排情况、年度总体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值等信息,进一步提高预算公开内容的完整性。
通过细化项目,重点支出公开也更详实。本市在项目预算公开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详细公开预算安排、政策依据、绩效目标、资金投向等。2025年,本市进一步将民生改善、城市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大事”“新事”纳入重点项目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看点三: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
编制完整详细的预算是做好预算公开的前提,也是预算管理全链条的基础一环。今年预算编制有什么特点?市财政局介绍,今年本市部门预算编制突出“综合统筹、分类保障、提质增效、风险防控”四个特点。
具体而言,强化综合统筹方面,综合运用政府预算、债务资金、政府投资基金、部门自有资金等各类资金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努力实现综合可用财力稳定增长。
强化分类保障方面,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党政机关持续过紧日子,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下更大力气盘活存量,腾挪更多资金为重大改革、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强化提质增效方面,坚持绩效导向,推动事前绩效评估、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和预算管理深度融合,加强重点领域成本管控,动态调整优化存量政策,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强化风险防控方面,加强中长期分析研判,探索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兜牢“三保”底线,确保财政安全运行。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杰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