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城市观察|让外卖骑手跑得“更踏实”

发布时间:2025-02-28 13:56:07

中午时分,望京新世界商场内,穿着各色工服的外卖骑手在人流中穿梭。他们拿着手机,一路小跑去取餐,然后又是一路小跑,骑上电动车开始送餐。这样的场景,在北京的各大商圈每天上演。 

外卖骑手的收入情况如何?他们是否真的深陷“算法困境”?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以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研究报告:职业技能与跑单时长对收入的共同作用》显示,多数外卖骑手日均跑单时长在4到8小时之间,一线城市的骑手月收入大多在6000元以上,从收入上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不过,在平台算法以及劳动保障体系等方面,外卖骑手仍有“急难愁盼”需各方推动解决。

看似门槛不高,但也有门道

“外卖骑手日均跑单时长集中在4到8小时之间”“一线城市专职骑手收入集中在6000到10000元”……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新就业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刷新了人们对外卖骑手这份职业的认识。以北京为例,65%的专职骑手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部分骑手的收入能达12000元以上。

“差不多是这种情况。”孙琦是美团外卖的一名专职骑手,在北京跑外卖已经四年多。他表示,自己平时在望京商圈跑外卖,平均月收入9000多元。这个水平,在他所在的站点只能算中上等,“单王”月收入大约在15000元左右。

孙琦说,自己每个月送1000多单,平均一天三四十单,属于“不怎么卷”的那种。他每天上午10点出门开始跑单,晚上8点多回家,纯跑单的时间其实也就5个小时左右。而他的“徒弟”跑外卖不到半年,一天平均只跑20多单,月收入6000元左右。

送外卖看似门槛不高,其实也有门道。经验丰富的骑手因为对路线、商家更加熟悉,收入往往要高于新入行的骑手。以周二的“午高峰”为例,孙琦一个中午送了19单,而他的徒弟只送了9单。

在采访中,大部分骑手对报告内容表示认可。“月收入6000元以上,相当于每天收入200元,对专职骑手来说这个数字没问题。”在中关村跑外卖的专职骑手刘小强说,他的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在站点属于中下水平。

优化算法调度,降低无效等待

“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里。”一段时间以来,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外卖骑手的工作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骑手职业是典型的接单制、计件制工作,骑手的上线时间除了包含实际跑单的时间,还包括等单和休息的时间。报告显示,大多数外卖骑手跑单时长在4到8小时之间,跑单时长超过12小时的骑手占比仅为0.1%。

“我们需要更理性、客观地看待骑手的工作时长。不准确的认知可能引发对这个职业不必要的焦虑和误解。”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政策系主任陈龙说。

陈龙表示,外卖骑手日均跑单4到8小时,表明当下骑手群体尚未形成普遍性高强度就业形态。更多人在追求收入的同时,也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体现出一种理性的职业选择倾向。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骑手的在线时段内,用于等待派单和休息的时间占到30%到40%。饿了么骑手常凯表示,他每天上午10点出门,晚上9点多回家,在将近12个小时的时间里,纯跑单的时间也就7个小时。美团骑手刘小强则表示,自己每天上午八九点钟出门,晚上八九点钟回家。一天在外面的时间大约12小时,但这12小时里,真正有单的时间只有一半。“等待的这段时间里,除了刷手机什么也干不了。”

针对这一现象,报告团队建议,平台应进一步优化算法调度机制,降低骑手的无效等待时间。针对骑手长时间在线的疲劳问题,应制定科学的派单规则,以维持骑手的工作积极性和身体健康,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支持网络,提供多元服务

“对于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来说,他们主要面临的是职业技能提升、融入城市生活、职业获得感与认同感等各方面问题。”陈龙建议有关部门在肯定和尊重骑手工作的同时,可结合北京城市特点,开展丰富多样且实用的特色培训课程,帮助更多的骑手实现劳动技能培养。

此外,他还建议通过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整合社会资源提供多元服务。例如,鼓励企业设立骑手大病帮扶和子女关怀项目,对生活困难的骑手及骑手家庭提供帮扶;鼓励骑手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会融入;加强骑手典型案例宣传树立行业标杆与榜样等,增进社会对外卖骑手职业更理性、更全面的认知。

去年以来,北京市也在大力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建设,针对新就业群体从业环境差、职业便利低,发展受限多、保障不充分,参与门槛高、融入路径少等问题,发挥首都基层党建工作优势,着力破解“进门难”“充电难”“歇脚难”等急难愁盼。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王琪鹏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