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结果互认、无事不扰!京津冀14个经开区将跨区域执法

发布时间:2025-03-07 14:34:43

3月6日,北京经开区与天津经开区签署《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执法协作意向》。北京经开区介绍,京津冀14个国家级经开区将陆续推进跨区域执法协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此次签署《意向》后,北京经开区将联合天津经开区,在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协同执法能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意向》还将覆盖京津冀14个国家级经开区全部行政执法领域,通过常态化联络、联席会议等机制,在执法信息互通、监管互动、过程互助、结果互认、经验互鉴等方面强化合作。

统一监管理念和执法标准是实现跨区域执法协同的重要保障。记者获悉,三地经开区将携手建立京津冀“白名单”联盟:针对管辖区域内风险低、信用好的优质经营主体,建立经营主体综合监管“无事不扰”的白名单。凡是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属地执法部门原则上不主动上门开展现场检查。“白名单联盟将服务好京津冀三地经开区的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让更多优质企业在统一的监管环境中持续发展、壮大。”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涉及三地经开区的违法案件及线索,各成员单位发现违法线索后,也将统一按照注册地原则移送至企业注册地所在经开区执法部门进行办理。同时,三地经开区对有重大影响的类型案件经协商一致后,将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执法办案结果。

为了统一执法标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地经开区还将按照注册地原则、管辖协商一致原则,探索建立结果互认机制。《意向》明确,各成员单位应对三地办案机关的管辖权互相认可,对已明确管辖权的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结果互相认可,对三地执法部门提供的执法证据可互相援用。

同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行政机关需负责督促辖区企业消除违法行为产生的影响,主动做好市场秩序、生态环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修复工作。在执法过程中,三地经开区执法部门还将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异地协助规则,规范各类涉企检查和协助调查。

“此次《意向》的签订,将进一步促进三地经开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跨区域执法协作,进一步实现行政执法工作高效化、精准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亦庄将强化跨区域协作执法能力,推动形成跨区域行政执法全领域协作模式,降低市场主体跨区域经营风险,为京津冀经开区跨区域合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实践样本。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曹政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