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6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杨慧英 邓兰)春日暖阳轻抚着长沙县果园镇的沃土,近日,花果音乐湿地公园内繁花似锦,游人如织。而比繁花更灿烂的,是当地脱贫户们红火的新生活。
近年来,果园镇花果村积极探索创新“庭院经济+文旅融合+企业帮扶”的多元发展模式,为29户脱贫户铺就了一条持续增收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以前只愁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现在企业直接上门收购,价格还比市场高。”金龙组的李嗲嗲老人感慨万千。当地龙头企业通过“村企直通车”机制,以保底价收购优质黑木耳,一举解决了销售难题。尝到甜头的李嗲嗲,明年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让小庭院里结出更多“致富果”。
“庭院+民宿”模式更是别具匠心。距离景区两公里的门楼组,王叔叔家的黑木耳以6元/斤的优价被预订一空,随着门口“娜姐小院”等村房短住的兴起,他也跟着做起了村房短住,两间闲置农房改造成的特色客房也备受青睐。“城里人喜欢来体验采摘黑木耳、捡土鸡蛋的农家乐,住一晚就有200多元收入。”王叔叔一边打扫客房,一边笑得合不拢嘴。如今,花果村的脱贫户们依靠这一模式,均月增收1000元。
果园镇的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脱贫户带来了更多机遇。花果音乐湿地公园、浔龙河樱花谷、田汉文化园、油菜花田等景点,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景区周边的农家乐与民宿也因游客的涌入而生意兴隆,当地的农产品更是成为游客们争相购买的热门商品。
新桥组的梁娭毑便是这一发展红利的受益者。她借助花果音乐湿地公园的超高人气,在自家的庭院内现采现卖黑木耳。仅在3月22日花果音乐湿地公园烟花秀活动当天,她便实现了300余元的销售收入。
据花果村党总支书记冯广介绍,村里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帮扶体系:通过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让脱贫户掌握一技之长;开发景区保洁、交通劝导等公益性岗位,为脱贫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引入企业建立订单农业合作,确保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2024年,花果村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万元。
夜幕降临,花果音乐湿地公园的霓虹与脱贫户院落的灯火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果园镇政府的引导下花果村正沿着“庭院种金、文旅生金、企业掘金”的振兴之路稳步前行。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