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寻她后续 | 曾登上报纸头版的武荣瑞:少时立志,终身践行

发布时间:2025-03-31 15:37:41

还记得吗?今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当天,北京日报客户端有AI工作室发布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

我们从《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创刊以来历年3月8日当天的报纸头版中,挑选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它们跨越半个世纪,记录着不同年代的女性及女性团体昂扬的面貌。每一张,都是一个时代特殊的印记。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经过多方努力寻找,我们找到了照片中的其中几名女性榜样。来听听她们的故事吧:

武荣瑞:少时立志,终身践行

武荣瑞教授今年已91岁高龄,由于身体原因,不便接受记者面对面采访。她退休前任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近日学校相关部门向她转达了记者的问候,并向记者提供了关于武荣瑞教授人生经历的相关资料。

武荣瑞教授出生于1934年,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纺织学院化纤专业并获原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1986-1991年,任北京服装学院副院长。

少时,武荣瑞受家人的影响,立志永远跟党走,学习掌握好知识,将来用于服务祖国建设国家。在赴苏联学习时,令她印象最深的,是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来莫斯科看望留学生。毛主席上台后向留学生们微笑着招手,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亲切的话语给我极大的激励,当时我想,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好知识,将来用于服务祖国,才真不辜负毛主席的希望和教导。”武荣瑞回忆。

少时立志,终身践行。武荣瑞从一个家境清贫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新中国的化纤专家,在教学、科研的疆场上屡建奇功。她负责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改革开放初期,她和研发团队承接了纺织部下达的研发聚酯催化剂的项目,用了两年就完成了。1980年,她主持完成的“聚酯新催化稳定体系”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3年,中国首次参加国际化纤会议,武荣瑞在大会上做专题报告,得到了与会者好评,英国ICI公司还邀请她赴英国讲学。

在工作中,武荣瑞获得了很多国家奖励。1986年人事部授予她“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中国纺织总会授予巾帼标兵,2002年被北京市教委经委科委联合授予“北京地区产学研先进个人”,2019年被国务院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每当提及她的成就,她总是如数家珍地介绍后起新人。她曾卧在病榻上辅导研究生,设计新方案,苦心孤诣地培养出一批后起之秀。

在工作期间,武荣瑞共培养了5名博士生和35名硕士生。“这些学生毕业后除了去国外工作的,绝大多数留在国内,很多都是单位的骨干,有些获得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我也为培养了这些学生而感到骄傲。”武荣瑞说。

志存山海,律己慎行,待人甚宽,她的榜样力量,影响着年轻一代。武荣瑞鼓励年轻人要认真学习,积极生活,用年轻的力量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鸣谢:北京服装学院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何蕊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