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以“边塞古风、跨越长城”为主题,贯穿大同、朔州、忻州,以路引景、以景串线,勾勒出晋北大地的壮丽景象。以前去往长城各景点,需多次折返,如今一条主线多条支线连成一张网,大大缩短了车程。本报今日转发《山西日报》刊发的《朔州:木塔巍峨
古堡遗风》,以飨读者。
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来到朔州。应县木塔,这座辽代建筑的瑰宝,正静静地等候着人们的到来。
应县木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身为八角形,结构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更为神奇的是,整座木塔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相互卯榫咬合而成,历经无数次的地震和战火,依然屹立不倒,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卓越智慧和精湛技艺。
站在木塔前,仰望这座近千年的建筑奇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畏之情。木塔的斗拱繁复而精美,层层叠叠,宛如盛开的莲花,装点着塔身各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木塔上,金色的光辉与古朴的木色交相辉映,更添几分神秘与庄严。
走进佛宫寺,香火缭绕,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游客缓缓行走在木塔周围,或抬头仰望,或低头沉思,都被这座建筑的宏伟与精美所震撼。
由于保护需要,游客不能随便登塔,但仅从一层便可窥见木塔内部的精美。除了佛像和壁画,木塔上的牌匾也是一大看点。明、清、民国各代的古匾额每一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每一块牌匾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驻足在这些牌匾前,能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历史与文化,仿佛穿越时空。
离开应县木塔,继续踏上旅程,前往朔州的另一处历史遗迹——杀虎口古文化旅游区。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汇聚之地,更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之所。站在关隘前,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商队络绎不绝、驼铃声声回荡的繁华景象。
对于游客而言,这里有着众多不容错过的打卡点。首先,明代古长城是必访之地。拾级而上,可以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长城的尽头,一道历经风雨侵蚀的土夯长城映入眼帘,那是明朝时期的遗迹,每一块土坯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作为明清时期通关互市和“走西口”的必经之路,一条青石铺就的古道见证了无数晋商的悲欢离合。漫步在古道上,脚下的石板路依然坚实,仿佛能听见当年商队马匹的嘶鸣声和晋商的吆喝声。通顺桥作为西口古道的起点,更是寓意着商道往来的通顺与繁荣。站在桥上,依稀能感受到当年商队出发时的那份激动与期待。
而广义桥,又是一处不可错过的景点。这座明朝修建的桥梁,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坚固如初。它横跨在古道之上,见证了晋商纳粮固边的车辙遗迹。站在桥上,可以想象当年晋商牵着满载货物的马匹,经过这里,踏上通往关外的漫长征途。桥下的流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站在古关隘前,远眺四周,群山连绵,长城蜿蜒。近观脚下,古道悠悠,商队足迹依稀可见。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游客在游览中深入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感受那份独特的晋商精神。
(来源:朔州日报)
稿件由朔州市台港澳办提供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