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在长沙都实现 |非遗“新生代”传承人让千年湘绣“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5-05-12 20:29:48

在长沙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里,一位女孩姑娘正用她的创新思维,为千年湘绣注入新鲜血液。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昌妮,用五年法国留学经历和设计专长,让传统非遗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不仅为湘绣找到了新出路,也为长沙的文创产业就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博物馆到日常生活

非遗的“破圈”方程式

“我既是设计师又是非遗传承人,这两个身份对我来说都很重要。”在法国巴黎留学五年学习产品设计的经历,让昌妮萌生了将刺绣作品与生活用品结合的想法。“我要让大家在生活中能够使用到、穿戴到湘绣产品,也想让湘绣非遗能更好地传承。”

“鬅毛针绣法是湘绣独有的,掌握这个绣法的人已经不足十人,以前使用这个绣法的作品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但现在你可以提着它去逛博物馆。”从几十万元的整幅老虎作品,到豹纹包、卡包、丝巾、耳钉,昌妮团队通过将国家级非遗技艺解构重组,一步步降低认知门槛、购买门槛和传承门槛,让原本仅在博物馆可见的作品化作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时尚单品。

从绣娘到“斜杠青年”

非遗文创化的就业新生态

“一个行业不能只有情怀和故事,还应该有商业,要能让手艺人过得越来越好。”湖南省升杉湘绣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晋宇道出了非遗文创化的核心价值。在长沙这片文创沃土上,湘绣产业化不仅保护了技艺,更创造了多元就业机会。

昌妮团队中的工艺师们都是“斜杠青年”,既精通刺绣,也参与摄影、录制等工作。“没有经费请专业团队,再加上我们对设计要求高,逼得我们不得不每个环节都自己来。”这种“全员跨界”模式,不仅降低了创业成本,更孵化出非遗电商运营、数字纹样设计师等新兴职业。

从传承坚守到创新圆梦

“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在湘绣研究所长大的“绣二代”,昌妮从小就耳濡目染。“我的父母很有名气,这对我来说是光环也是枷锁。”昌妮的母亲是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李艳,一直以来,母女俩的共同心愿就是: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

昌妮曾对此陷入沉思:“母亲的作品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该怎么进入千家万户呢?”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她的创新产品,母亲也成了她的粉丝,“我觉得很自豪,是我女儿圆了我的梦。”

数字背后的创新力量

‌非遗新经济的“长沙模式”

截至目前,昌妮团队已获得10多项外观专利、1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完成200多件作品版权登记。“去年我们到法国参加中法文化论坛,当时法国的前总理在我们的湘绣作品前连说三个‘amazing’!”

昌妮用一针一线织就的不仅是精美绣品,更是一个关于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生动故事。“新时代的设计应该让大家用更小的代价,来享受从前没有的美好艺术生活。”昌妮用实践证明了:只有让非遗“活”在当下,“潮”起来、“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传承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