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通讯员 曹盛家
7月8日下午,伴随着一阵“嗡嗡”声,一架搭载高清摄像头的无人机从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起飞,化身“空中巡查员”,沿着预设航线对辖区内秸秆焚烧高发区域展开精准巡检。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中,农田地貌清晰可辨,任何异常火光与烟雾都无所遁形。
“无人机监测到东北方向3公里处有疑似火点,坐标已同步至巡查系统,请立即前往处置。”莲花镇数字莲花综合治理平台内,工作人员周宇紧盯着屏幕发出指令。接到通知的巡查人员依据精准定位,仅用10分钟就抵达现场完成处置,一场潜在的焚烧隐患被快速消除。
夏收时节农事忙,秸秆禁烧进入关键期。为筑牢蓝天保卫战防线,湖南湘江新区启用“空中卫士”无人机巡查,以科技手段开启护蓝行动。“传统人工巡查不仅耗时费力,在广袤农田间还存在监管盲区。”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具备的视野广、机动性强、覆盖范围大等优势,将秸秆禁烧防控从“人海战术”升级为“科技+人防”的高效模式,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过去人工巡查一遍得花几个小时,现在无人机30分钟就能完成全覆盖,效率提升好几倍。”雷锋街道巡查人员杨圣宇深有感触地说。无人机搭载的智能识别系统如同 “智慧大脑”,可自动识别火光与烟雾特征,配合地面网格员快速响应机制,实现了从发现到处置的全链条提速。今年以来,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无人机巡查已精准处置露天焚烧事件20余起。
科技赋能背后,是湖南湘江新区构建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新区农业农村和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带队下沉街镇开展督导,与蓝天办干部组成帮扶组蹲点指导;街镇村三级干部分片包干,每日深入田间地头巡逻排查;街镇村重点路口设置固定值守点,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蓝天卫士”系统与地面监控形成联动,实现农田全域24小时监测。这种“空中无人机+地面网格员+固定值守点”的组合模式,让禁烧监管实现了无死角覆盖。
“发现异常后,无人机可锁定经纬度坐标,网格员通过手机APP接收导航信息,最快8分钟就能到达现场。”负责无人机操控的技术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实时回传画面,还可自动生成巡查轨迹与处置台账,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在莲花镇数字治理中心的大屏幕上,无人机巡查轨迹与网格员实时位置动态更新,形成可视化的防控网络。
接下来,新区将进一步拓展科技应用场景,提升秸秆禁烧工作效能,同时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培育秸秆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转化等产业项目,完善收集储运网络,通过 “疏堵结合” 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