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回靖港古镇看夜景,尤其是夏夜,七彩灯将芦花江染得绚丽,心就溶在柔波里了。
今夜,我却是为一个人而来。
他叫蒋桐万,在靖港最有韵味的半边街口,开了一间“潇湘绣郎湘绣艺术工作室”。
在古镇河街有意多转了一圈,我才去了绣坊。我怕去太早打扰到那个不一般的主人。
从许多熟悉他的人口中,我知道他的不易。蒋桐万是永州人,1989年出生,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父母为了生活外出打工,他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个性格有些孤僻的男孩子,从小就喜欢透过家乡的山水遥想远方的世界。腿脚不方便的他,却有灵巧的双手,有太多奇思妙想。2010年他报考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设计与工业专业,很快他就迷上了湘绣,2013年毕业后拜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刘爱云为师,成为刘爱云大师“鬅毛针”技艺传承人之一。
入行十多年,蒋桐万潜心创作,70多幅亲手创作的作品被爱好者珍藏。他参加过不少比赛获过不少奖,他带过不少学生讲过不少课,慢慢有了名气,一度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临摹黄永玉画创作的绣品“藕花无数满汀洲”,据说连黄永玉大师本人都点头称好。
我尽管去得有点晚,但工作室展厅里,仍没见到蒋桐万。
听文联的同事说,他兼了省、市图书馆的湘绣课程老师,除了经常要去长沙授课,还要在网上讲课,向广大爱好者传授技艺。我估计,他应该是在里间开网课。我没有推中间那道门,怕打搅到他。倒是门店前垂柳下,一位打着赤膊歇凉的汉子,冲里间吆喝:“蒋老师,来客人了!”
里面马上有人应答。
这样,我们就推开门,却见蒋桐万满头大汗在吃晚饭。看见我来,他赶紧找拄拐,艰难起身。
蒋桐万带着我,介绍起他的作品来。他说自己与湘绣的缘分,是湘绣给了他施展拳脚的空间,给了他与诗和远方连接的天地。
我说:“这些,都是你绣的?”
他笑道:“精品都是我绣的,我经常在绷架前一坐就是两三个月!”
我问:“有些收入吗?”
他答道:“湘绣养活了我,还有我一大家子人!”
我听说他有作品单价卖到6.8万元。问他,他点点头,说:“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内外都有知音。”
我端详着小伙子不大利索的有点肥胖的身体,想象着是怎样的韧劲和耐力,让一个大男人一针一线、凝神静气当绣郎的。当然,我最佩服的还是他那句话:“我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我们的湘绣。”
著名作家汤素兰以他为原型创作过长篇小说《绣虎少年》,他工作室就有十多本整齐地排在书架上,我随手翻开一本,也便翻开我的疑惑。我说:“永州那么美啊,你为什么在靖港开工作室?”
蒋桐万指指夏夜里静谧的芦花江水,说:“读大学时来玩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烟火气十足的小镇,缘分吧!”
缘分?是的,一个让无数人心动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湘绣,一个让无数人动心的千年古镇,不正配得上一个让无数人感动的自强不息的绣郎吗?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