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泉塘“邓老板”:守两间小店,让日子向阳而生

发布时间:2025-07-15 14:34:5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栗稳

7月14日清晨6点,城市刚刚苏醒,家住长沙县泉塘街道丁家岭社区国储五七九小区的居民邓斌已经装上假肢,颤颤巍巍地骑上三轮摩托车,赶往1.5公里外的邮政报刊亭开门营业。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书籍和商品堆得满满当当,却被他整理得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他78岁的母亲王桂香也在小区2栋的一间小食品店忙碌起来,准备迎接第一批顾客。这两间小店,承载着这个特殊家庭的生计与希望。

社区帮扶+自强不息,“邓老板”的创业之路

今年51岁的邓斌,老家湖南郴州。2002年的一场交通事故,导致他的右大腿高位截肢,被评定为三级残疾,日常生活只能依靠拐杖或假肢。父亲早逝,妻子带着女儿已离开多年,留下他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一度消沉,常年闭门不出,拒绝与人交流。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王桂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转机出现在社区的一次走访中。丁家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建和社区民政、人社专干黄睿睿了解到邓斌的困境后,立即制定了精准帮扶方案,拓宽农民工就业创业视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睿睿发现,邓斌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于是,她为邓斌联系了线上直播培训课程,鼓励他尝试直播带货。

起初,邓斌连连摇头:“我这腿脚,连门都出不去,学这有啥用?”但在黄睿睿的耐心鼓励下,他最终完成了课程学习。最终,因多种原因直播带货未能持续,但邓斌却从中找到了新方向——线下流动摆摊。每天,他骑着三轮车,载着矿泉水、饮料、小食品等,在周边工厂门口叫卖。

“我不能坐等,生活还要继续,我首先得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虽然收入微薄,但他的心态渐渐开朗,生活的希望重新燃起。

“陈书记,流动摆摊还是影响市容环境,我想稳定下来。”后来,邓斌向陈建表达了想开一个固定门店的想法。

最终,邓斌的哥哥免费为其提供了一间15平方米的一楼房屋,陈建则迅速对接相关部门帮他办好了营业执照并送上门,经营范围涵盖香烟、零食、日常用品等。

两家小店+日子向好:沉闷大叔的“逆袭”人生

社区通过居民微信群广泛宣传,街坊邻居心照不宣地主动捧场,有的居民不仅常来光顾,还会通过电话或微信预订大批商品,用行动支持这对母子。

尽管身体不便,但邓斌深深感受到,在社区的帮扶和街坊邻里的温暖支持下,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不仅是生计,更是那份被尊重、被认可的尊严与善意。

生意渐入佳境后,邓斌又萌生了开一家邮政报刊亭的想法。在社区的多次协调推动下,相关部门特事特办,他的第二家小店最终在东十路与螺丝塘路交会处西北角顺利开业。母子俩分工协作:母亲守着小食品店,邓斌经营报刊亭。

一切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曾经闭门不出的“沉闷大叔”,如今靠自己的双手打拼,日子越过越红火。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小区邻居见面都亲切地叫他一声“邓老板”。

王桂香老人悄悄向社区工作人员透露:“因舍不得购买更轻便也更贵的假肢,加之天气炎热,儿子在行走时假肢摩擦腿部,时常引发感染,他却从不喊疼,只是默默坚持。”

闲暇时,邓斌总会轻轻擦拭营业执照的相框,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女儿已大学毕业,我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他笑着说,“妈妈年龄大了,我希望再努努力,雇个人,让妈妈享享清福。”

在泉塘街道,邓斌守着5平方米的报刊亭和1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用日复一日的坚韧与勤劳,在方寸之间,拼出了自己的“逆袭”人生。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