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县开慧镇打造秸秆生态循环农业闭环模式,带动农户增收1200万元

发布时间:2025-07-17 15:36: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张庆

七月盛夏,长沙县开慧镇的稻田像铺了层金毯。刚收割完早稻的田垄上,几台秸秆打捆机正“突突”穿梭,吐出一捆捆圆柱形的秸秆包。种粮大户向庆伟蹲在田埂边,望着这一幕直乐呵:“以前这秸秆烧不得、扔不得,现在成了‘香饽饽’!”

肉牛“吃”出循环链,秸秆变“黄金口粮”

走进长沙瑞之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场,28岁的湖南农业大学实习生王昶杰正抱着一捆秸秆饲料往牛槽里添料。“这头西门塔尔牛一天要吃8斤秸秆饲料,比精饲料便宜一半!”他拍了拍牛背,牛儿甩着尾巴咀嚼得正香。

总经理陆双龙算起“秸秆账”:企业以每亩10元的价格,从周边21户种粮大户手里收秸秆,每年能囤8236吨。“安徽的小麦秸秆每吨成本700元,本地水稻秸秆加上国家补贴,每吨才370元!”他指着远处正在建设中的4000平方米的蘑菇种植大棚笑道,“腐坏的秸秆和牛粪混合发酵,明年就能种平菇,一年又能‘吃掉’七八百吨。”

“更绝的是,种完蘑菇的废弃菌基料还能还田,这可比化肥强多了!”陆双龙抓起一把黑黝黝的菌基料,“撒到果园里,土壤更松软了,果子甜度都高两分。”

牛羊场“抢着要”。碳化肥点亮致富路

在开慧镇另一头的萱凡农业厂房里,机器轰鸣声中,向庆伟正盯着流水线上的秸秆包。“每天能产100吨饲料,周边1.2万亩稻田的秸秆全包圆了!”他扯开一包饲料,金黄的秸秆丝散发着清香,“牛场、羊场都抢着要,每吨卖800元,比卖稻谷还划算!”

厂房角落堆着几包发黑的秸秆,向庆伟弯腰捧起一把:“这些腐坏的料也别浪费,发酵成有机肥,我的果园每亩能省2000块化肥钱!”他指着远处正在平整的新厂房,“明年上碳化生产线,秸秆变碳化肥,价格翻番不说,还能锁住碳元素,环保又赚钱!”

如今在开慧镇,秸秆的“人生”格外精彩:好料喂牛,次料种菇,废料还田。开慧镇党委书记杨骏掰着手指头数:“全镇年处理秸秆超2万吨,带动农户增收1200万元,空气优良天数多了25%!”

“这土摸着像海绵,秸秆循环利用让地力涨了三成!”蹲在田边,杨骏抓起一把菌基料还田的土壤:“科技赋能+政策兜底+农户参与,这就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