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30日讯(记者 王晗 通讯员 王思柔)近日,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联合同济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电力作业安全风险智能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以下简称“电网智安”)成果顺利通过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教授任组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周志华等7位人工智能领域权威专家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应用成效显著,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传统的安全稽查和运行监控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判断,面对流动性施工、复杂环境等挑战,常陷入“看得见管不住、管得住看不见”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国网长沙供电公司联合同济大学等单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共同研发出“电网智安”系统。项目团队基于“三段式”反违章要求,创新构建“全域感知-事前管控-事中研判-事后复盘”技术体系,集成布控球、天网、工业视频以及执法仪等四类数据,搭载人工智能视觉技术,打造一双24小时在线的“AI天眼”。
从登高作业规范到大型机械外破预警,从“三无”现场识别到流程合规管控,“电网智安”多种场景“一网打尽”,部分场景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据悉,在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挑战赛中,“电网智安”成为能源领域唯一斩获全国特等奖的应用成果。
截至目前,“电网智安”累计分析了2.47万个作业现场、扫描45.8万项数据。触发视频预警360次、文本警报1.06万次,识别准确率突破90%,成功拦截40余次隐患,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从“人防”到“技防”,从“跟跑”到“领跑”,“电网智安”的诞生,不仅是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坚决扛牢企业创新主体责任的生动体现,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一步。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