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淬“真金”
——长沙市开福区力推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中成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新
盛夏的长沙开福区,热浪翻腾。捞刀河街道党建办主任彭佳梦步履匆匆赶往高岭社区,汗湿鬓角。这位2023年选调生,正面临驻村后的硬仗:如何拆除群众因历史积弊筑起的“质疑高墙”?
在开福区,像彭佳梦这样走出机关、沉入一线的年轻干部不在少数。近年来,该区将年轻干部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引导年轻干部在基层的“矛盾窝”里“墩苗”壮骨,在发展的“攻坚场”上“拔节”成长,于急难险重的“风雨”中“抽穗”成熟。一批批生力军,正活跃在区域发展的最前沿。
矛盾窝里“墩苗”
“征地拆迁、信访维稳、防汛抗旱……城乡接合部的每项工作都是能力的试金石。”彭佳梦坦言。初到高岭社区时,群众对社区干部的质疑形成了“越解释越不信”的恶性循环。
破局从一场场“敲门行动”开始。彭佳梦与同事“逢门必敲”,梳理出十余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单。转机发生在星光下的“屋场夜话”。居民、党员骨干围坐畅谈社区发展、“两安”用地盘活。“家门口改造后就是景点”“集体经济增收钱袋鼓”……推心置腹的交流融化了坚冰。社区随后召开审计报告说明会直面疑问,组织答复会用翔实数据和规范程序化解质疑。
这正是开福区委“墩苗计划”的生动实践。开福区委制定专项培养方案,安排年轻干部到矛盾多、任务重的涉农街道历练,协助基层完善网格化管理、创新治理服务模式,参与矛盾协调。成效在显现,街域12345投诉工单数量显著下降,年轻干部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攻坚场上“拔节”
开福区东风路街道党政办主任吴慧媛,在开福科创谷产业发展战场上打响了一场攻坚突围战。
作为长沙开福科创谷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兴湘·国科科创园建设基本完成,企业入驻率约70%,即将正式运营。如何让街道服务精准匹配园区需求?吴慧媛敏锐捕捉到湖南汽车城独特的空间价值。
然而,难题接踵而至:物业方抗拒改造、清租成本高、租户业态复杂。吴慧媛积极对接企业考察,详述改造优势;形成专题报告,争取上级兴湘集团支持。清租环节,她与街道、园区联合专班成员逐户走访,耐心倾听诉求,协助找新场地,为科创升级腾挪空间。如今园区已签约40家科创企业。
吴慧媛是开福干部“拔节”成长的缩影。开福区委近年选派300余名干部冲锋在产业攻坚、征拆、巡察一线。“建功计划”中,180名中青年干部有31人主动“揭榜挂帅”,加入重难点专班,在福鑫美苑分房、茶江高速征拆等任务中挑大梁。近三年,在“急难险重”一线,全区累计提拔优秀年轻干部41人次。
风雨之中“抽穗”
“现在骂我,总比出事后悔强!”开福区住建局办公室主任何翀在2022年自建房安全整治中掷地有声。面对一栋存在重大隐患的五层违建危房和户主的强烈抵触,他顶住压力,依法协调完成拆除,最终赢得群众理解。他举一反三,推动建立“网格化巡查+智慧化预警”长效机制。
在2024年“保交楼”攻坚中,何翀创新“四方会谈”机制,有效化解纠纷,与相关部门推动1.7万多套房屋交付,获评首届“开福之星”。他是开福区年轻干部在急难险重一线“抽穗”成熟的典型代表。在2024年评选的29位“开福之星”中,已有4人走上领导岗位,鲜明体现了区委“压担子”与“给位子”相结合的用人导向。
据介绍,开福区委同步搭建专题座谈、实践调研、风采展示等平台,并出台容错纠错机制,明确10类免责情形,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持续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