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水岸家园社区治理探索 | 大小事儿到“水邻议事厅”一起议

发布时间:2025-08-25 13:15:59

朝阳区水岸家园社区探索居民自治新途径,将社区内废弃凉亭改造为“水邻议事厅”,收集居民关心的社区事务,大事儿固定在每月9日“集中议”,小事儿“随时议”,把民主协商引入居民日常生活。

芳园南里4号楼位于一个独立的院落,楼东有一株茂盛的桑葚树,树下建有一个木制凉亭,同样的凉亭在芳园南里3号院内也有一座。凉亭看上去普通,却承担着社区议事厅的重要功能。“我们都叫它‘水邻议事厅’,就是在水岸家园社区倾听居民的意见。”“凉亭的作用太大了,居民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在这儿解决的。”居民这样告诉记者。 

“议事日”原来并不固定,最近一年才固定在每月9日。“固定在这个日子,一是便于总结上个月社区事务的进展,也便于收集讨论本月的问题。”居民王女士说,每次固定来参加议事的人员有楼门长、社区代表等七八人。据了解,临时遇到难题或是有任何意见建议,居民也不用等到每月9日才反映。记者现场看到,每栋住宅楼前都设置了一个公示栏,不仅公布物业、自来水维修、社区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地址及联系方式,还公布了包片社工、居民代表及责任党员的姓名,“大事儿重点议,小事儿随时议。”居民吴女士说。

有居民提出,社区内有一块空地荒废多年,为了遮丑被人用围挡围了起来,太浪费了,应该好好利用。接到居民建议后,水邻议事厅立即行动,在社区负责人的召集下,议事代表们经过几次讨论,最终决定将这块场地打造为健身乐园。“老人遛弯儿,孩子打球,场地上还装了灯光,改造得真不错!”提起议事厅的故事,居民如数家珍:“楼下这块空地原来杂草丛生,代表们在议事厅里一讨论,决定召集邻居们一道美化空地,短短几天时间,大家拔除杂草,补种绿植,还用废旧轮胎制成花盆,如今楼下添了一处小花园,别提多漂亮了。”

社区内有不少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的日常守护与照料也是议事厅的大事儿。几轮商议下来,社区组建起一支有十余名队员的“红心家园守护队”,“一对一”结对帮扶独居老人。芳园南里2号楼位于社区南侧,住在这栋楼里超过80岁的独居老人就有4位。“定期去家里看望老人,社区有什么事也及时告诉老人。”一位队员告诉记者。

住在3单元的赵先生今年已经80岁了,出门常忘带钥匙,孩子们住得远,找人开锁太麻烦,如今老人再也不担心被锁在门外了,他家的钥匙放在邻居杨先生家一把,一旦有突发情况,杨先生可以随时救急。前不久,赵先生回河北老家住了一段时间,返京后看到自己养的君子兰竟然青翠欲滴,老人感到非常意外。原来热心的杨先生每隔两三天就会去他家为君子兰浇水。“这点小事儿我顺手就做了,不用老人特意叮嘱。”杨先生说。

如今,“水邻议事厅”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议事定方向、行动促落实”在水岸家园社区形成治理循环。

【治理亮点】

小小议事厅,引导居民从“政府全包”迈入“自治管理”。议事厅内,一条条民主决策正改变着居民生活和思考方式,邻里间的守望和互助也重塑了“远亲不如近邻”的社区文化。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淑玲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