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评论|名校“组团”落子新区 长沙教育的底气与远见

发布时间:2025-08-28 21:37:15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林

2025年的长沙教育,注定要留下这历史一笔:长沙市一中科学城校区、湖南师大附中大泽湖校区、雅礼中学光达校区将在今秋同时开学,共招收1800名学生。

三大名校齐齐“外拓”,不仅是教育供给的扩容,更是长沙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

教育焦虑,是当下很多家庭的共鸣。以往,优质均衡教育资源长期集中在老城区,让新兴片区的孩子常常面临通勤远、学位紧、机会少的困境。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均衡教育,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

近年来,长沙坚持“名校集团化”战略,形成了课程共建、师资共享、管理同频的制度优势。

这一次的新校区,并非“次优选择”,而是与母校同源共质的“同质教育”。通过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教师培养的全面对接,确保了“扩容不降质、办学有特色”,意味着优质均衡教育将是更多片区、更多家庭触手可及的公共产品。

优质均衡教育不仅关乎孩子的成长,也关乎城市的未来,是城市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具体体现。

此次三大名校“组团式”落地,有着意味深长的细节:一中科学城校区,直接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绑定,将构建“科教融合”的独特气质;师大附中大泽湖校区,背靠新城开发,承担“教育先行”的功能定位;雅礼光达校区则选择东南发展带,以教育撬动新一轮城市更新。

教育与城市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优质均衡教育的布局,既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新区人口导入、产业集聚、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意味着,新校区不是单纯“分流生源”,而是被赋予了新的战略任务。它们在空间上填补教育空白,在功能上探索差异化定位。换句话说,长沙希望的是:不只是“复制名校”,而是“再造名校”,让教育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未来的长沙,不再只是老城里的“名校格局”,而是多极化的教育新版图。随着更多名校校区的开办,长沙将逐步形成覆盖更广、梯度更合理的教育生态,最终沉淀为长沙城市竞争力的底气与韧性。

教育从来不仅是教育,它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家庭的坐标。长沙用教育的远见托举未来,让公平、优质、均衡成为常态,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座城市拔节生长。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