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一案双解,暖心破局:芙蓉区劳动纠纷调处中心巧化一起劳资纠纷

发布时间:2025-09-01 16:47:27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霄

8月15日,随着最后一份调解书的签署,长沙市某餐厅员工徐某、钟某与用人单位之间持续一个多月的劳资纠纷,终于在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画上圆满句号。

一案申请,分头调解

7月1日,徐某与钟某因工资及经济补偿问题,共同向芙蓉区劳动仲裁委提交申请,涉案总金额近十万元。尽管源于同一单位,两人诉求独立、心态不同,调解难度不一。

调处中心仲裁院副院长钟依玲没有简单并案处理,而是因人施策、逐个沟通。

她首先锁定情绪相对平稳、证据清晰的徐某,展开多轮沟通。用人单位起初态度强硬,坚称“只付工资、不给补偿”,徐某也毫不让步:“依法该赔,一分不能少”。

面对僵局,钟依玲从法律义务、诉讼成本到企业声誉逐一剖析,逐渐软化企业立场。同时,她敏锐捕捉到徐某虽态度坚决但仍愿沟通的意愿,持续引导双方寻求共识。7月11日,单位主动提出与徐某协商,并初步达成一致。

然而徐某仍心存顾虑:“签字后单位不兑现怎么办?”钟依玲耐心解释调解书的强制执行效力,最终消除其疑虑。7月14日,徐某与单位签署调解书并当场拿到现金。这起纠纷在短短两周内迅速得到化解。

一案刚结,一案又起

徐某案件的快速解决,为钟某的调解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氛围,但钟某案件调解却面临新挑战——单位因经营困难,情绪更加抵触,最初仅愿支付工资加2100元补偿,与钟某提出的2万元相距甚远。

钟依玲迅速调整策略。她多次约谈单位负责人陈某,面对面倾听其“餐厅亏本经营、借钱发工资”的实际困难,陈某数次泪洒现场。钟依玲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从法律层面帮助其认清责任与风险,建议适度提高补偿金额。

另一方面,她并未急于催促钟某让步,而是引导其换位思考、理性判断。钟某最终坦言:“我并不是非要两万不可,只是对方一开始报价太低,我心里不服!”抓住这一心态转变,钟依玲提出“分期支付+部分减免”的灵活方案,最终推动双方在8月14日达成一致,并于次日成功签署调解书。

从“两难”到“双赢”

案件结束后,餐厅负责人专程送来锦旗:“感谢钟院长,帮我们避免了‘两败俱伤’的局面!”钟某也表示:“调解中心没偏袒任何一方,是真正把道理讲透了。”

两起关联案件、一个多月持续调解、两种差异化处理方式,充分展现了调处中心“一站式”机制的实际成效。该中心通过多部门协同、全流程服务,真正实现了“纠纷不拖延、矛盾不升级”,今年6月以来,已推动重复投诉率下降36%,平均办案周期缩短7个工作日,简易案件最快实现2小时化解。

“每一个案子背后都是劳动者的生计和企业的生存,我们不能简单‘和稀泥’,而要真正用法律与温情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钟依玲说。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