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30日讯(通讯员 田黔江 张轩宁 冯思 龙一萍)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搭建优质小记者实践育人平台,8月29日下午2时,湖南省报协小记者工作委员会召集全省 11 家党媒小记者部负责人齐聚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共同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湖南小记者实践基地建设座谈会,共商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实践教育融合发展大计。
本次座谈会由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女子大学组织部长周少四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逐梦新时代》栏目负责人、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蒋锦林、湖南省报协小记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兼湖南小记者联盟秘书长刘松杨出席会议。
“通过共创湖南小记者基地校建设,我们一定要把教育部要求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一事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共建校师资的传统文化素养”。刘立夫教授从国学研究与文化传承的专业视角出发,结合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部署要求,明确指出实践基地建设的核心目标与关键原则,他呼吁学界、媒体界与教育界长期联动,循序渐进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与传承意识。
蒋锦林教授结合自身双重身份,从媒体传播与学术支持的双重视角,深入解读湖南小记者基地校建设的核心价值与落地举措。“参与基地校共建,我们将给每一个共建基地校负责老师,提供一个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的免费培训机会,这也是共建校一个走出去、引进来的宝贵发展机会”。中南大学与湖南中小学挂牌共建,既是高等教育反哺基础教育的创新实践,也是培养未来传媒人才、传播湖湘文化的重要抓手。通过专业化课程+实践平台+媒体资源的三维赋能,有望成为湖南省素质教育的一张新名片。
刘松杨主任聚焦湖南小记者实践基地的具体建设规划、实施原则与全链条服务举措,围绕 “为校长赋能、培训老师、服务小记者” 三大维度,提出多条落地举措。强调“湖南小记者基地校建设需以‘党媒引领、文化为核、实践为王’为原则。唯有整合学界、媒体界、学校等多方资源,才能让基地建设形成长效机制、释放最大效能。”
周少四教授指出,此次座谈会的核心价值在于 “学界、媒体界、教育界搭建了观点碰撞、共识凝聚的沟通桥梁”,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小记者实践基地建设的方向,下一步需着力抓好共建校小记者进校课程的标准化和体系化建设。在交流讨论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11家党媒的小记者部负责人纷纷结合本地实践案例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据悉,本次座谈会后,湖南省报协小记者工作委员会将联合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全省 11 家党媒,进一步加强各方联动,将研讨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推动实践基地尽快落地见效,为湖南青少年文化教育与实践育人工作探索新路径。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