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AI领航 畅想湘江?丨智汇湘江潮 AI启新程——从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看湖南人工智能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9-16 15:44:2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9月15日,湘江之滨秋意渐浓,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在长沙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以“AI 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院士专家的前沿洞见、企业家的实践分享、创业者的激情构想在此交融、碰撞。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到街头巷尾的民生实践,从政策体系的精准滴灌到产业生态的蓬勃生长,这场盛会勾勒出湖南拥抱人工智能浪潮的清晰脉络,也见证着“数字湖南”从蓝图变为现实的生动进程。 

技术扎根产业,AI从实验室走进烟火日常

“过去认为遥远的人工智能,如今已成了我们这座城市呼吸的一部分。”在湘江新区的智慧公交站台,市民李晟看着无需司机操控的公交车平稳驶出,感慨科技带来的变化。

这不是个例,在岳麓大会的会场内外,无论是专家学者的产业建言,还是企业家的实践分享,都清晰表明了AI正加速从技术概念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活提质的现实力量。

“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选准应用场景,让技术真正赋能千行百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王耀南看来,湖南在无人驾驶、矿卡等巨型智能无人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与传感器、控制器等零部件产业的完善布局,构成了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的天然优势。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黄民烈也认为,大模型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智能伙伴”,湖南文旅资源丰富、新消费势头强劲,可依托独特的湖湘文化打造专属大模型,为新消费领域提供决策支持与效率提升方案。

事实上,这种技术赋能在湖南早已落地开花。以湘江新区为例,在产业车间,视比特机器人的“AI+3D视觉”系统精准定位精密零件,让工人从操作岗转型为产线优化者;在医疗领域,湖南创星科技的AI数字医生平台覆盖数千家医疗机构,为医生分担基础诊疗工作;在内容创作领域,万兴科技的“万兴天幕”大模型只需简单输入指令,就能生成精彩视频,让创作者专注于创意核心。

再看民生服务场景,AI的温度愈发可感。湖南伊鸿健康的即时检验设备进驻基层诊所,一滴血、5分钟,即可出具媲美三甲医院的报告,成为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湘易办”平台自动办理530余项政务服务,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万为机器人的安保巡逻机器人全天候值守,与人类保安形成“巡查+决策”的高效搭档。

政策筑巢引凤,科创生态激活发展动能

“背着双肩包就能来创业”,这句在岳麓大会上被反复提及的话语,背后是湖南支持创新创业的坚实政策支撑与全链条服务保障。

开幕式上,《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年度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自2024年提出“七个一”总体构想以来,全省新增大学生创办经营主体13933个,其中企业6105家,较此前分别增长44.9%和38.9%,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创业。

创业生态的构建,源于政策的精准发力。我省通过设立创投基金、建设孵化载体、组建导师团、开设创业课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环环相扣,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起从项目孵化到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创新创业者少走弯路。

创业生态的繁荣,更离不开研发创新的坚实支撑。开幕式同期发布的《长沙市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情况报告》亮出亮眼“成绩单”:截至2024年,长沙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跃升至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升至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位列第9位,均创历史最佳。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较政策实施前基本翻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52家,68家央企及三类“500强”企业研发中心落地生根。

人才与技术的集聚,推动长沙在湖南AI产业赛道上持续领跑。目前,湘江科学城“五大建”已全面封顶,3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370亿元;自贸区长沙片区、马栏山基地等研发集聚区相继完工,“一城一区三基地”的发展格局加速成型。

回看互联网岳麓大会,从最初百人论道到如今万人共话AI,从12家企业的小联盟到数千家企业的大生态,其成长轨迹也是湖南把AI从实验室搬进车间、融进生活,把“数字蓝图”变成实景的生动写照。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