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不止有风景。漫步山路,不经意就能看到墓地指示牌。别忙着略过——每一块碑石,都刻着改变中国命运的热血故事。
从岳麓山鸟语林一侧的小路进来,就可以到黄兴先生的安眠之地,顺着石阶而上,这里便是黄兴墓。
黄兴与孙中山并称“孙黄”,为中华民国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1904年,他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密谋“长沙起义”;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与孙中山等共同成立中国同盟会,黄兴任执行部庶务总干事。武昌起义后,黄兴于1911年10月28日抵武汉,11月3日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战时总司令,率革命军与清军激战。1916年10月31日,黄兴积劳成疾,病逝上海,年仅42岁;1917年4月15日,国葬于岳麓山。
顺石阶下行,可见蔡锷墓。蔡锷在云南响应武昌起义,领导昆明 “重九起义”,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袁世凯称帝后,蔡锷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宣布独立,组建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在四川泸州、纳溪等地重创袁军,推动全国反袁大势,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1916 年11月8日,蔡锷因喉疾医治无效,病逝日本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国葬岳麓山,为民国“国葬第一人”。
沿小路往前,在麓山寺正门附近,有蒋翊武之墓。蒋翊武为湖南澧县人,早年加入华兴会、同盟会,是武昌首义的主要组织与领导者之一。孙中山评价其“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蒋翊武在广西被捕,9月9日于桂林从容就义,年仅28岁;1916年7月,灵柩归葬岳麓山。
如今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踏在百年前的“共和之路”上。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精神,凝聚于这方山水之间;他们的名字,刻在墓碑上、刻在年轮里,更刻在后来者心中的那缕热血里。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