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80后夫妻用积木搭老北京,用“世界的爱好”介绍中国

发布时间:2025-09-18 14:28:28

“常用的汉字有3000多个,常用的积木颗粒也有3000多种,我们希望用积木拼出新天地,用‘世界的爱好’介绍中国!”站在最新完成的大型积木四合院前,胖小齐积木工作室主理人蒋步庭自信满满。

蒋步庭,80后,从小生长在老北京的胡同里。但和积木结缘,得从2020年说起。

蒋步庭的妻子,也就是胖小齐积木工作室名字中的“胖小齐”,闲来无事打发时间,买来了两套积木进行拼搭。

“市面上有些建筑类积木明显比例不对!甚至有些连规制都不对。”蒋步庭告诉记者,妻子小齐作为一名建筑师,自学了积木拼搭软件,自己设计、出图、买积木,决定尝试搭建正确的积木建筑。

看着妻子拼出的积木,蒋步庭想拍段视频记录一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

第一个作品“故宫角楼”系列视频瞬间爆火。接着,他们和凤凰传奇合作,搭建了积木版的“荷塘月色”。这个长120厘米、宽80厘米、高55厘米,使用积木颗粒3万余块的荷塘月色景观视频一亮相B站,播放量达到200多万,点赞量达20多万。

得到网友的喜爱,小两口更是干劲十足。小齐负责建筑设计、主体拼搭,蒋步庭负责分零件、拼搭、设计小场景及视频拍摄剪辑,两个人在把爱好干成事业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让他们惊喜的是,有一天忽然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的电话,希望他们能拼出一个天宫的模型,用于直播展示!

得到“国家队”的认可,夫妻俩更有成就感。从此,他们邀约不断:他们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了新闻转播车、总台之芯、首钢滑雪大跳台等积木文创;和人民日报社文创品牌合作了“醉翁亭记”“丝路宝船”等;和清华大学、B站、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会等众多单位、机构合作,用积木拼出的“天地”越来越广阔。

随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多走到公众面前,像“总台新闻转播车”“首钢滑雪大跳台”“丝路宝船”等,都曾成为相关机构、单位的国际交往礼物。

而真正让夫妻俩“出圈”的,是2023年的积木中轴线——前后耗时4个月,用13万块积木搭建出中轴线上的15处标志性建筑。

蒋步庭从小就对中轴线上的建筑很熟悉。钟鼓楼曾是他和小伙伴的游乐场,景山、天安门、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天坛等,小时候就去了不止一次。

“当时听说中轴线要申遗,我从小就在钟鼓楼周边长大,想着要是用积木拼出了中轴线,不仅能展示中轴线的风采,更能展示我们对中轴线申遗的支持。”蒋步庭告诉记者,对于积木设计来说,复原建筑相对于创新创意更难,积木的尺寸和形状是固定的,比如正方形积木最小尺寸是8×8毫米,下一个尺寸就是16×16毫米,这种增加是呈几何式的,一个积木零件的替换,都可能会影响全局。经过反复计算,最终他们将中轴线建筑复原的比例确定为1比170。“比如太和殿,最终的成品,最小柱间距已被压缩至4毫米。”

在蒋步庭看来,积木是一个“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能玩的玩具,尤其是凹凸颗粒类型的积木,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可谓“全世界的爱好”。但是在中国,积木设计师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今年,蒋步庭他们不仅升级了积木中轴线,还以积木人仔为基准,搭建起了1∶50比例的北京四合院,庆祝春节成功申遗。下一步,他们还计划拼搭出应县木塔等中国传统建筑,继续用积木“讲述”中国故事。

“一件事情,能挣点钱、对社会有意义或是自己喜欢,就可以去干。”蒋步庭说,积木对他来说,既能用外国人喜欢的形式传播中国文化,也是自己喜欢的,还能挣点钱维持生活,三样齐了,更值得干下去,也一定会干下去。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