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9月23日讯(记者 王茜)“冲!冲!”长沙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赛场的观众席上,欢呼声震耳欲聋。长沙县第一中学学生袁艺馨手臂后摆划出有力弧线,脚掌蹬地冲过女子400米终点线,计时器定格在“55秒43”的瞬间。这个数字,不仅是冠军成绩,更打破了长沙市中学生女子400米最高纪录。
这场激动人心的冲线,只是长沙县一中田径队在此次市运会上的亮眼一幕。随着赛事闭幕,该校田径队最终以8金7银4铜的战绩,凭178分卫冕青年甲组团体总分第一,还将“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称号收入囊中。
这份赛场荣光并非一蹴而就。回溯2025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长沙县一中田径队已崭露锋芒:团队斩获4金1银1铜,团体总分位居全国高中组第六。其中,队员赵城程一举夺下2金,达到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标准,成为长沙县有史以来第二位运动健将;袁艺馨也拿下1金1银,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
撑起这些突破的,是长沙县一中田径队的“金牌引擎”教练赵斌。因材施教的耐心、科学创新的训练方法、永不言败的赛场信念,构成了他的育人“秘籍”。
训练场上,常有队员问赵斌:“天赋和努力,到底哪个更能决定成绩?”他总会指着跑道回答:“田径训练,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漫长旅程。再好的天赋,也需汗水浇灌,耐住寂寞,才能静待花开。”
袁艺馨的成长轨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印证。当她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进入一中时,赵斌就为她定制了“专属提升计划”:从起跑节奏的微调,到途中跑的耐力分配技巧,再到冲刺阶段的爆发力激活,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打磨。而袁艺馨也用行动回应:周末主动加练,细细纠正动作,成绩一点点靠近目标,最终叩响55秒43的大门,刷新了长沙市保持多年的中学生女子400米纪录。
赵城程的体育之路则始于一次“偶然发现”。初中时,他的跑步天赋被体育老师捕捉,随后入选长沙县一中田径队。入队后,他迅速适应高强度训练节奏,日常训练从不缺席,面对枯燥的基础体能练习,也始终保持着对田径的热爱与执着。
“喜欢一件事,不是只享受它的光鲜,更要愿意为它啃下硬骨头。”这是赵斌常对队员说的话,也是他带队的“强心针”。他把每个队员的动作问题、改进方向、成绩波动都记录下来。“坚守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是把每个‘差不多’打磨成‘再精进一点’”,是他对训练的要求。
队员们的汗水背后,是学校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在托底。“运动员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赛前精心准备和平日艰苦训练。”长沙县第一中学副校长郭帅介绍,学校早已形成“早训+晚训”的常态化训练模式,寒暑假还会组织专业体育生赴省外参赛,通过“以赛促训”提升专业技能。为了稳步提升队员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学校还会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动态调整科学训练计划。
长沙县一中的体育育人成果,既得益于学校科学的培养模式,也植根于全县“五好”教育的深厚土壤。
县一中坚持五育并举,聚焦体育覆盖全面、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小初高中一体化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专注于培养学生养成1-2项体育技能,聚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能力突出的田径专业教练员队伍,打造一流训练环境,为运动员定制文化课表,不让一个孩子因训练掉队。
长沙县以“五好”教育为出发点,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打破“唯分数论”,构建多维度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严格保障每日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校内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日均超两小时。长沙县一中与春华中学还成功入选2023—2024年度湖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在此基础上,县里更着力推动艺体科技人才“小初高一体化培养”,建立“全县覆盖、分层联动”的竞赛机制,常态化开展“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阳光体育节”“班级联赛制”等活动,全年组织18项体育艺术赛事,切实助力每名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让“五育并举”的理念落到实处,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综合素养提升。
从袁艺馨冲线破纪录的呐喊,到团队包揽19枚市赛奖牌的荣光,长沙县一中的少年们,用奔跑的姿态定格了市级赛场上的青春高光。长沙县一中的这些田径故事,正是全县以体育为笔、书写育人答卷的生动注脚,这份对“健康成长”的坚守,还将继续为更多孩子的青春,注入前进的力量。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