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今天你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每一个方向、每一个领域都呼唤创新,需要突破,不要惧怕所谓的不可能。”9月24日,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走进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科技大学。宣讲员从繁忙的生产和工程一线回到校园,用自身的科研故事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强国志向和报国行动。其中的两位宣讲员,正是北科大校友。
首位登台的宣讲员就是台下学生们的学姐。1998年,青格勒吉日格乐考入北科大钢铁冶金专业就读,如今,她已成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
青格勒吉日格乐进行宣讲
“我是从这所被誉为‘钢铁摇篮’的校园中走出来的。回望来路,最珍贵的其实不是最终的成功,而是在无数次‘此路不通’后,依然选择‘再试一次’的坚持。”青格勒吉日格乐动情地与青年学子分享科研感悟,20年来,她的科研人生始终与“钢铁”二字相伴,“既然选择了钢铁,就要像它一样,经得起火炼,扛得起重压。每一次实验失败、数据偏差,都像炉膛里的一次回火,让钢更韧,也让我更有韧性。”
有研金属复合材料(北京)股份公司研发部主任聂俊辉,将一场揪心的飞机引擎事故视频带到宣讲现场,事故的关键原因是发动机叶片金属材料因疲劳而断裂。为了给国家重大工程、航空航天飞行器铸就“钢筋铁骨”,聂俊辉和团队十几年如一日,全力攻坚微晶硅铝材料研发。他们将直径3至5微米的硅颗粒均匀添加到铝合金基体中,让这种新型复合材料拥有更轻的重量、更高的强度和硬度、更好的尺寸稳定性。
聂俊辉进行宣讲
“我也是北科大的校友,读书的时候,经常在今天会场后方的大楼里做实验,一做就是几个月,通宵达旦。这次有机会再回到学校,希望把我的科研经历分享给同学们。”聂俊辉说,材料研发工作不仅要做好,更要用好,希望青年学子更多关注新材料在产业方面的应用,在未来做出更多突出贡献。
“今天聂老师的故事让我很受触动。我目前从事的正是发动机叶片相关的研究,在科研中也时常会遭遇失败,聂老师分享的经验,让我获得了成长。”北科大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陈佳莹说。聆听宣讲后,北科大冶金与生态学院教授王广伟也深受鼓舞,后续他计划主动与行业相关的优秀企业展开交流合作,将企业面临的“真问题”变为实验室里的新课题,推动技术和产业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