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8日清晨7时30分,一场两岸共祭至圣先师孔子2576年诞辰典礼在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广场举行。两岸文化、教育界代表和青少年200多人参加了典礼。
本场典礼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主办,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台湾一带一路经贸发展协会等协办。按照传统释奠礼制,典礼设置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进馔、读祝、送神等环节,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气氛庄重典雅,令人耳目一新。
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台湾政治大学荣誉教授汤绍成在典礼中担任亚献官陪祭官,他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至圣先师孔子及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遗产,应该继续努力发扬光大。在今天祭祀孔子仍然意义非凡,无论对人际关系、两岸关系还是世界和平,孔子的思想都可以作出巨大贡献。
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两岸事务副主委孙扬明担任三献官陪祭官,他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说,在历史和当下,文化都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带给人心灵的安慰,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中显得更加珍贵。我们应当再次追寻和诠释孔子的思想,使它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稳定力量。
典礼中,以青少年为主展示的多场特色舞蹈和演唱将儒家思想精髓融入表演,堪称亮点。例如雩舞者身着明黄汉服,动作柔和流畅,暗合“敬天法祖”之意;武舞者身穿红衣,手持棍棒,体现“止戈为武”的仁爱思想。
担任三献官陪祭官的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长麻念台说,祭孔典礼一向是海峡两岸都非常重视的仪式,本场典礼令他印象深刻,希望两岸的孔子祭典都可以越办越兴盛。麻念台是媒体人,过去在台北孔庙采访时也经常看到很多可爱的小朋友参加典礼。他表示,年轻一代的参与是文化的传承,两岸都应该积极推动。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冯哲表示,祭孔不仅是文化仪式,更是教育实践。青少年在庄重的氛围中感受“克己复礼”与“和而不同”,这种体验比书本教育更深刻,更能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典礼后还举办了第六届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两岸嘉宾共话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