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日前启动建设。项目由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等共同主办,首次搭建起面向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工智能教学应用场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课题的延续,重点开展中小学传统文化综合实践创新课程研究。
全国中小学传统文化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将传统文化系统分解为经典教学、历史研修、传统艺术、中医文化4大模块,并设立非遗文化传承、汉学艺术等多个独立主题,创建了共300个主题课程群。通过人机交互系统,项目引导学生提出传统文化探究性问题,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精准解答和学习建议,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深化中小学生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体验和实践理解。
根据规划,大模型将于今年12月完成1.0版本并上线测试。2026年起,全国课题实验校将全面开展传统文化人工智能课程实践,各校分主题承担学科模块教学、课程实践与资源开发任务。项目将同步启动全国教科研协作机制,开展优质教学资源遴选与表彰活动,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宇宙平台展示学科创新成果。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