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农安房迎来“新变化”,居民安居再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16 16:26:1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栗稳

“没想到我们安置小区也能享受到公共安全提升的福利,住在这里安全感、幸福感满满!”近日,在长沙县泉塘街道长桥社区泉塘三期安置区居住了十多年的易美云老人开心地和邻居们聊起家门口最近的新变化,忍不住夸赞:“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居民诉求得回应,直面问题勇担当

据了解,泉塘三期安置小区建成于2013年,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44栋房屋、283个单元,现有居民5000余人。

作为典型的农安房小区,该区域由于建筑密度高、商铺业态复杂,加之缺乏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消防管网系统不健全、安防设备缺失、消防通道时常被占用、室外消火栓损坏失修,微型消防站缺乏等。

这些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居民日常生活,改造提升的呼声日益高涨。“灭火器不够用,消防安全真让人放心不下!”89岁的易美云老人反映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桥社区党总支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街道党工委。依据《长沙县农民安置房小区公共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要求,该小区成功纳入2025年长沙县农安房公共安全提升项目,切实推动民生诉求落地落实。

此外,在前期排查中,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安置区内有283户居民安装了封闭式防护窗,存在火灾情况下阻碍逃生的重大风险。为此,街道结合实际,将“拆窗破网”专项治理行动正式纳入本次改造中。

该项目于今年8月底正式启动,总投资333万元,预计于11月底全面完工。改造内容主要围绕消防安全提升、基础设施更新、公共环境优化三大安全主线展开。

全程监督强保障,精准护航提质效

“拆窗破网”是否会影响房屋美观?农安房具体改造哪些部分、工期多长、最终效果如何?这些都是居民最为关切的问题。

面对群众的种种疑虑,街道和社区坚持尊重民意、主动作为,组建民意征集小分队,开展上门走访,耐心讲解“拆窗破网”的必要性,详细说明工期安排和改造内容,认真听取居民建议意见,记录各类诉求,将服务工作做细做实。

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社区还专门成立了由县人大代表兼社区党总支书记粟丁、社区纪检组长戴迪、党员罗宇、网格员王宇以及居民代表粟铁军组成的监督护航小组,全程参与“监工”。

粟丁身兼双重身份,同时也是熟悉当地情况的本地干部,事无巨细,格外用心——从带头开展“拆窗破网”的思想动员,到为改造方案建言献策,再到监督安全施工、推动工程进度,在每一个环节都注入了人文关怀,确保改造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施工采取多点同步推进的方式,在此过程中,监督护航小组切实履行“监工”职责,督促施工方配备专职安全员,在作业区域规范设置安全锥、警示牌,并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对临近居民楼的施工点位,及时提醒施工方控制作业噪音,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细微之处见真章,安全幸福双提升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管线避让、临时通道设置等具体问题,街道及时优化方案,社区每周组织简短碰头会,及时沟通协调,推动问题快速解决。例如,在1栋、2栋、3栋和12栋前实施路面“白改黑”期间,经商议,临时调整通行路线,引导居民从邻近道路绕行。

目前,农安小区的公共安全提升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街道、社区把消防安全作为此次改造的“重中之重”,为了彻底打通“生命通道”,拆除了存在隐患的防护窗,并同步设置了超过2000个“消防救援窗口”。

工程完工后,将全面升级消防设施,包括新增14组微型消防柜,并将原来老旧的消火栓升级换代为智能消火栓;此外,更新了738具灭火器,并设置了28处消防通道禁停标识,构筑起一道坚实的消防安全屏障。

居民生活的便捷度将进一步提升。预计新增47盏庭院灯,维修雨棚包边150平方米;将摊铺沥青路面12000平方米、维修活动场地及人行道850平方米。此外,将施划296个停车位,安装隔离墩、车挡等设施,有效改善了小区停车与出行秩序。

“农安小区提质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只有倾听民声、顺应民意,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造完成后,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改造成果,切实让居民感受到“设施更完善、居住更安心、出行更便捷、环境更整洁”,实现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同步提升。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