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百岁博物院为“文明守护人”办特展,故宫累计受捐3.5万件套珍宝

发布时间:2025-10-17 14:14:29

2017年6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为一位普通农民办追思会,他曾拒绝了文物贩子的高价,不远千里将19件在老家挖地基时发现的文物捐献该院。2025年10月17日,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特展之一——“仁风景从”展在景仁宫展出,他捐献的银鎏金錾刻凤穿牡丹纹玉壶春瓶在展柜中散发着淡淡光晕,说明牌上不仅有文物信息,还有他的名字——“何刚”。

千年文脉,百年守护,华章共谱。为了纪念这些捐献者的义举,故宫于2005年在景仁宫开设捐献专馆,立“景仁榜”镌刻捐献者名录。自1945年至今,该院累计接受社会各界800余人次捐献的3.5万件/套文物。

此次举办的院藏捐献文物展是故宫建院以来的第49个捐献展。该院文物管理处处长许凯说:“饮其流者怀其源。受场地制约,我们只能以微知著,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100件,分‘念其人’‘记其功’‘彰其德’三个单元,从捐献者、捐献文物、捐献精神的视角,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捐献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呼吁公众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文物入捐过程各有曲折,但结果都是圆满的。1952年,郑振铎给周恩来写信称,“我个人收藏这些陶俑,无甚用处。而各博物院,特别是故宫博物院,则极为需要。因拟将个人收藏的全部陶俑(其中有一部分为唐三彩盘),贡献给中央人民政府,俾能放在各博物院里陈列,一方面补充其不足,一方面也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衣冠制度的最真实可靠的材料;陈列出来,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很有用处的。” 现在,他捐献的唐代三彩马被摆在显眼位置,表情生动,骨肉匀停。

良渚文化玉璧上刻着“乾隆御玩”篆书椭圆印,及乾隆帝御题《咏汉玉素璧》七言诗;赵孟頫、赵雍行书上中峰札合卷,行笔迅疾灵动;春秋时期的能原镈记录着越国、邾国和莒国三方盟辞……薪火相传,星河长明。正如捐献人章乃器说的,“钱财是身外之物,我一辈子没在乎过……这点收藏,本来就随时准备捐献给国家”。

不同于别的展览,这里的每个说明牌都标注了文物“出处”。既有说出过“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是则予为是录之所愿也”的收藏大家张伯驹;也有河南农民何刚,他认定了“凡是从地下发现的文物都应归国家所有”。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该院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支持,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相助。在这些捐献者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知名学者和收藏大家,有工人、农民等各行各业人员,还有海外华人华侨和国际友人,以及故宫本院职工。每件捐献文物背后的故事虽各有不同,但都饱含了捐献者守护中华文脉的朴素热忱,彰显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正是通过他们的慷慨捐献,帮助故宫逐渐形成了能够完整展现重要门类文物发展脉络的藏品体系。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说,该局正在组织编撰新中国捐献文物图集,后续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为文物捐献创造更有利条件。

此次展览将持续1年。受限于景仁宫展厅展览条件,《平复帖》等部分娇贵文物以仿制品形式到场,讲述跨越时空的文脉传承。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