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璐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具有战略性、带动性和迭代性的核心技术之一。9月15日开幕的2025互联网岳麓大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发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的号召。
省委号令,声犹在耳;落实行动,迅疾如风。距岳麓大会落幕仅月余,一场“人工智能+”专场项目签约便在湘江之畔掀起浪潮。
10月17日,2025年长沙市望城区“湘江未来城 智汇大泽湖”招商签约大会“人工智能+”专场在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研发中心举行,20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户望城,为省会产业升级腾飞增添强劲动能。
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表示,望城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势产业的巩固和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布局和培育,抓住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机遇,瞄准“人工智能+”新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锋表示,要积极抢抓“人工智能+”这一发展机遇,形成全区“一盘棋”抓招商的强大合力,确保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将科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科创动能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湘江潮涌,奔流向新。望城正以“起跑即冲刺”的姿态,将省委的战略蓝图转化为项目建设的“施工图”、区域发展的“实景画”。
引项目
精准落子,布下AI先手棋
细观此次签约的项目,并非“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围绕“有所为、有所重、有所精”的原则,聚焦AI核心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精心筛选的“金种子”——
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我省首批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聚焦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品,已研制出湖南省首台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超能机器人大泽湖4S总部项目将提供集销售、展示、体验、租赁、售后、培训及商业价值挖掘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机器人产业服务生态圈;
湖南熊猫AI+医疗科技总部项目,将通过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医院信息系统,为患者和药房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在线医疗服务,并为医保管理部门提供诊疗行为与基金使用全流程智能监管平台,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这不仅是一次项目的简单集聚,更是一次围绕产业链的精准落子。
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布局未来产业既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先手棋”,又是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不确定挑战的“压舱石”。
踩准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风口”,望城区早已在滨江22.25平方公里黄金地段,打造了拥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的大泽湖片区,并以前瞻眼光谋划布局了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作为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首位,自然成为望城奋起直追的赛道。
通过精准发力,此前已有一批高“研”值的人工智能项目纷纷抛来“橄榄枝”:
艾博特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自主移动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
星辰通用机器人总部项目,以中科大博士团队作为技术班底,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全栈技术,进行人行双足机器人、人形轮式机器人、具身智能引擎等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预计三年累计销售额超13亿元,2029年启动IPO上市……
一颗颗“AI种子”的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描绘出未来智慧之花在大泽湖畔绚烂绽放的美好蓝图。
筑生态
厚植沃土,铸就产业新高地
望城区不沿边、不沿海,何以吸引众多科创企业入驻?
谈及为何钟情望城,多位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诚意”与“磁力”——这里不仅有读懂企业需求的精准政策、想企业之所想的贴心服务,更有紧密贴合企业发展的产业基础,以及让技术迅速找到用武之地的丰富场景。
“望城区对我们项目的重视程度之高,是在寻找落户地的过程中少见的。”长芯微光电芯片及模组产业化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黄端坦言,“前期接洽过程中,区政府、园区领导多次带队到学校来对接,通过现场办公解决了许多问题,并且在厂房租赁方面提供了定制化服务,我们只需拎包入驻,团队成员可以完全把精力投入到研发上。”该项目预计年底启动运营,其深耕的光子探测技术不仅可以起到进口替代作用,项目还将持续吸引高端人才集聚,为望城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智力支撑。
良禽择木而栖,深谙这一道理的望城区,精准把握企业核心诉求,以“算力、数据、人才”为基础,以“场景、生态、政策”为支撑,为AI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出“雨林型”生态。
——夯实产业根基。望城是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最快的区县,已聚集链上企业154家,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形成智能手机、通信终端、智能安防、汽车电子“多点发力”格局。望城经开区获批长沙市医疗健康数据标注基地,为深耕医疗健康数据赛道奠定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累计建设5G基站5968个,建设完成率连续六年在全市排名第一。长沙证通云计算大数据科技产业园总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和机架2万个,建成后可满足26万台计算机服务器使用需求。
——丰富应用场景。近年来,打造国家级重点平台4个、省级重点平台43个、市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5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72家。望城经开区“政企互联创新三景融合服务矩阵”等2个项目入选湖南省“人工智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100个典型应用场景。
——汇聚产业人才。坚持“长沙最好、中部最优”标准,持续“加码”出台“骨干人才10条”“技能人才10条”“教育卫健8条”“青年人才8条”等,望城成为近悦远来的人才乐土。
——提供资金支持。探索“链主+基金+基地”招商模式,设立总规模近2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投未来、投硬科技,通过“以投促招”方式招引长芯微光电芯片、星辰通用机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黑马”进驻。
有了“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生态环境,人工智能领域的广大“千里马”便可在望城的辽阔“草原”竞速奔跑,完成骐骥一跃。
谋发展
未来已来,智绘城市新纪元
产业布局既要紧抓眼下机遇,也要立足长远,引领未来。
望城区出台《长沙市望城区“软件信息规模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长沙市望城区支持软件信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形成全周期支持体系,力争构建“算力供给最普惠、场景应用最开放、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
望城经开区加速推进“智赋万企”暨实施“数智赋能强企”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数字赋能”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企业在数字浪潮中“游泳”,抵达新的“水域”,争取到2027年底园区新增数字经济规模产值200亿元以上。
在不断革新招商引资方式的同时,注重培育属于本地的人工智能“种苗”。推出“创新创业在望城”三年行动计划,精心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服务载体,招引建立湖南智电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孵化平台,为科创“新苗”提供充足营养。
不久前,入驻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刘叶林带领“科芯精工”团队,凭借“电子封装楔形劈刀国产化开拓者”项目,斩获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未来产业赛道金奖。目前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团队租赁了2000平方米厂房,预计铺设4条产线,届时可以实现“年产百万支”的生产目标,实现楔形劈刀的进口替代,让芯片、LED等电子封装不再“卡脖子”。
如今放眼望城,人工智能无处不在——
在产业园区,中信戴卡长沙基地的生产线上,在机器人协助下,从铝锭到铝水再到成品,每10秒左右可以产出一件铝轮毂;湖南派意特服饰有限公司展示厅内,3D人体测量仪仅需3秒钟即可获得用户身高、肩宽等80多项测量数据,实现服装的智能化精准设计;
在政务大厅,“望小政”智能客服覆盖工商注册、项目建设、政策咨询等14个领域,实现173项高频事项的7×24小时智能咨询,答复精准率接近95%;依托大模型和大数据技术,构建近8000条政策库,智能匹配企业画像,做到政策服务一站直达,本级奖补资金兑现周期由2个月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
在村社基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驾驶舱、数赋村社、雷锋哨等场景广泛应用,智慧平台可7×24小时自动感知、取证并推送上报问题事件,助力管理者更高效地掌握城市运行动态,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复用,减少各部门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上的重复投入……
这不仅是产业的变革,更是一场城市的进化。望城将致力于推动AI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最终打造出一座“可感知、会思考、有温度”的智慧未来城。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