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精康融合”绘就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25-11-10 19:22:1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慧 通讯员 罗月红

11月3日至6日,由湖南省民政厅主办的全省残疾人福利工作培训班在长沙举办,来自全省民政部门负责人、精神康复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残疾人福利政策创新与实践展开深入交流。

时值全国“精康融合行动”收官之年,记者从湖南省民政厅获悉,湖南已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融合、专业规范”的精神康复服务体系,累计服务超过143万人次,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康服务“湖南路径”。

夯实服务阵地

——从“无处可去”到“身边有站”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残疾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湖南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提出“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人群”的目标要求,并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

作为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精神障碍人士始终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

2023年,湖南省四部门联合发文并开展“精康融合行动”,明确提出,通过3年左右时间在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达60%以上。

如今,这一目标已超前实现。在收官之年,湖南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省级统筹、市级推动、县级覆盖、乡镇(街道)及村(社区)设立服务站点”的精康服务网络和阵地体系。

数据显示,全省共有社区康复机构164家,机构县市区覆盖率高达96%,2023年以来累计服务143.9万人次。同时,湖南省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也在加快发展,全省已建成精神卫生福利机构13家,在建2家。

从城市到农村,从社区站点到专业机构,一张覆盖全省的精康服务网络已经织就,让曾经“无处可去”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复服务。

赋能生活自立

——从“需要照顾”到“照顾他人”

“以前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现在不仅能照顾自己,还能帮家里做家务、实现独立。”这是衡阳市晨希精神康复中心服务对象小李的真实经历。

曾经他因为工作与感情打击突发精神分裂症,反复入院十余次。经过在康复中心一年多的系统训练与支持,近两年来,未再出现病情复发和住院记录,创造了确诊以来最长的稳定期,并顺利找到了工作。

在湖南省“精康融合行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像小李这样的精神康复者实现了从“需要照顾”到“照顾他人”的转变,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这一转变并非个例,而是“精康融合行动”在全省各地实践中的生动缩影。

长沙市启动全国首个亲情照护培育工程“家属社工计划”,成立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互助会;常德市构建“1+12+N”的精康服务网络格局,实现服务资源高效整合;益阳市采取“中心+社区+家庭”联动模式,精准满足康复服务对象多样化需求;宁远县以“以农疗赋能 用爱心复远”为理念,积极探索农村地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路径;衡阳市加强对社区康复机构监管,每半年对全市所有机构开展全面评估,为服务质量保驾护航。

尤值一提的是,临澧县合口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中心创新“技能康复+电商赋能”模式,实行“疗愈式创业”,16名学员在中心非遗手工坊学习技能,他们纯手工制作的天然香料制品创造了80余万元的销售额,个人月平均收入近2000元。

各地社区康复机构围绕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培养、心理疏导等方面,为患者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帮助其逐步恢复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建立自信,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

目前,在全省社区康复机构服务的患者中,多数人精神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逐步实现社会再适应。

促进社会融入

——从“社会负担”到“社会贡献”

“我现在能上班养活自己,每个月有2600元工资,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社会的一分子。”通过岳阳心悦康复服务发展中心实现就业的小刘非常自豪。

该中心建立了20余个功能服务区,服务了全市精神障碍人士200多人,其中有83名服务对象回归社会和家庭。同时自创品牌,打造专为残障人就业的辅助生产间,目前已有七位服务对象在机构内就业。

在“精康融合行动”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精神障碍患者摆脱“社会负担”的标签,凭借自身努力实现就业、组建家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省共有2610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支持性就业融入社会,62人组建了家庭。这些数据不仅是患者个人价值实现的见证,更是湖南省精康服务成效的有力体现。

各地通过搭建就业帮扶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患者走出家门、走进职场。与此同时,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包容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愿意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感受社会的温暖。

湖南省“精康融合行动”的三年实践,不仅为精神障碍患者搭建起了从“困境”走向“新生”的桥梁,更以“省级统筹、市县联动、特色创新”的模式,为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湖南经验”。

未来,湖南将持续推进精康融合提升行动,优化服务布局与供给结构,探索多元主体协作机制,着力培育社区化运营模式,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社区工作者专业优势及志愿服务力量,在康复服务中形成合力,不仅助力精神障碍者 “站起来、能自理”,更支持他们 “走出去、有价值”,实现全面康复与社会融入。

这份对“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的坚守,终将让精神障碍患者拥抱阳光生活,让“精康融合”的幸福图景在三湘大地愈发鲜亮。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