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楚禹 万丽君
秋末冬初,对于湖南乃至中部地区人民来说,是他们心中另一个热闹红火的“年”。无数农人、市民、参展商、采购商甚至国际客商汇聚长沙,携朋带友,舟车云集,奔向一个共同目的地——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农博会”)。
从1999年到2025年,从第1届到第26届,农博会从红星市场一块空地上搭起的大棚展示起家,逐步成长为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唯一以“中国中部”冠名的四星级农业综合盛会,成为湖南首家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农业类博览会。
这是商家的市场、专家的讲坛、农民的节日、市民的乐园。截至目前,展会累计展示农产品超28万种,成交额突破2800亿元,观展人次超2300万。
规模逐年扩大、内涵日益丰富、影响力与日俱增……26年前从红星发轫的农博会,规模影响在中部地区独占鳌头,国内国际市场知名,成为农业大省湖南的一张闪亮“金字招牌”。
农博会越办越好、久盛不衰的秘诀何在?红星实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跃的解读一语中的:“始终瞄准为‘三农’赋能‘靶心’,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展会与产业升级、品牌赋能和城乡联动融合,是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常办常新的核心要义。26年风雨兼程中,红星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农博会的辉煌篇章,催生了引以为傲的‘红星模式’,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红星力量’。”
聚焦“三农”,铸就闪亮“金字招牌”
1999年11月18日至24日在红星大市场举办的第一届农博会,当时叫“湖南省首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7天时间里,长沙市民闻讯而至,争相看新鲜、逛热闹,购买本地及其他市州“树上刚摘下来,地里刚刨出来”的特色农产品。“当时的红星市场地处偏远,交通远远没有现在方便,时任省领导前来巡展,都要在市场附近下车,再打摩的才能抵达。”当年亲历者回忆。
时光荏苒,蓄势待发的第26届农博会,设置5个展馆,展览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共3500余家、产品3万余种。展会特邀天津作为主题市,吸引四川、吉林、海南等16个省(市、区)组团参展,展品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特邀老挝、南非担任主宾国,吸引澳大利亚、法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参展采购,专设国际交流展区,集中展示东南亚果香、非洲风味、欧洲醇酿与中东珍品。
坚守二十六载,万变不离其宗。“在种类繁多的农业展会中,中部农博会之所以活力满满,只因其始终瞄准赋能‘三农’‘靶心’,发挥‘连接器’(连接生产与消费、区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放大器’(放大科技价值、品牌价值、文化价值),‘孵化器’(孵化新业态)作用,着力培育有科技、有品牌、有市场的现代产业。”罗跃说。
1999年成立的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那年刚好参加了第一届中部农博会,此后年年参展,成为农博会的“常青树”。26年时间,舜华鸭业已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年养殖加工规模达到1300万羽,开发出200多款产品,拥有300多家品牌直营店,将当地小麻鸭“孵”成年产值16亿元的富民产业。
今年中部农博会上,湖南润华风格水产品有限公司将携一条完整的金枪鱼亮相,并以现场解剖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与味觉交织的盛宴。连续三年扎根农博会,润华风格不仅积累了一批忠实的回头客,更借助这一平台,成功与一家江西食品加工企业达成稳定合作,实现每月约300吨水产品的稳定供应。 “中部农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交流、产品展示、商务洽谈的机遇,吸引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希望通过中部农博会这个平台,让更多更好的农产品广为人知、走向全国。”公司董事长汤林波说。
红星实业集团以“兴农惠民”为使命,构建起“买全球、卖全球”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作为全国综合百强市场,连接120多个产区基地,日均吞吐量近2万吨,是保障民生、平急两用的国家枢纽。2024年,红星市场总交易量达682万吨,交易额突破559亿元,业务辐射全国28个省市及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
“参展一次,服务一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三、二、一,上链接!”还未正式开门迎客,第二十六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的气氛已在“云端”热了起来。红星国际展览有限公司选出400余款优质农产品,搭建直播间,吸引众多平台达人抢先开播,提前点燃消费热情。
省委书记沈晓明去年在参观第二十五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时强调,要深化市场化办展方向,提升市场化办展能力,更多依靠服务质量和集聚效应吸引客商参展,更好服务农业产业现代化。
2024年起,农博会鲜明树立“市场化办展”导向,提出“参展一次,服务一年”理念,率先为全省会展行业探路转型。政府主导的“老模式”逐渐退场,企业唱“主角”的“新生态”活力迸发。
湖南红星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红星会展)做出决策:成立专门的市场部,从上海引进资深会展人朱超,全面推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农博会的 “打法” 焕然一新。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组委会举办5场线上对接会,链接102家采购商与169家供应商,采购意向金额超2500万元,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订单1400余万元,成交67单。
“多亏农博会牵线,我们和盒马、京东接上了头,达成了意向供应协议。”长沙千农惠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农博会为纽带,湘天华山茶油与远在徐州的博观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长乐玉昆甜酒、常宁塔山茶、有吉黄花菜等金奖产品,借助湘八方、湘嘉优选、橙鹿国际等平台,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是来逛农博会游客的基本需求。” 红星会展负责人罗旭说,“为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今年展会期间,将聚焦渠道拓展、区域协作、重点企业及品类,推出10大专场对接会,联动长三角、粤港澳及海外渠道,邀请大型商超、批发零售商、电商团长、连锁餐饮、政府采购等实力买家与展商面对面洽谈,真正实现'开展即有订单,参展即见实效'。”
农博会组委会宣传负责人徐磊介绍,今年作为中部农博会推进市场化转型的关键一年,在宣传上不再“撒胡椒面”,告别过去广撒网式的传统广告投放,转向朋友圈、电梯媒体等精准渠道;目前,农博会实现了市场化组展率超75%。
放大效应,展会与城乡联动共振
展会是联通农业上下游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支持更多“湘字号”农产品走出去,把更多“名特优新”农产品引进来,让群众更好享受现代农业发展成果,作为展示窗口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农博会发挥着关键作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如今,农博会已然成为中部地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国内知名的大型农业综合展会,也为湖南乃至中部农业产业发展锻造了引擎,指引了方向。
每一届农博会,都充分给予各地优质农产品和农业品牌展现自我的“舞台”。
去年农博会组织的湖南省脱贫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专场推介会上,来自桑植县、汝城县、江华县等9个脱贫县市的相关负责人轮流上台为自家的富硒蔬菜、新鲜水果、茶叶、中药材、乳制品等“代言”,吸引了众多企业与采购商前来品鉴和洽谈合作。
今年,农博会产业馆专设茶业、粮油、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三大展区:茶业展区不仅展示“五彩湘茶”品牌成果,还设茶文化体验区,通过茶艺、品鉴推动茶产业从“卖产品”向“传文化、塑品牌”升级;粮油展区重点推“洞庭香米”等区域品牌,引入精深加工企业,展现“好原料变高价值产品”的全链条路径;地方特色展区聚焦县域经济,华容芥菜、汨罗甜酒等地理标志产品集中亮相,助力“一县一特”产业提质。
依托红星实业集团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资源优势,今年农博会打造“2025农批市场产销合作大会”,创新“品鉴+洽谈”沉浸模式,推动农产品主产县域与全国大型农批市场高效对接、现场签约;同时,依托“农博会+农批市场”双平台,以及红星全球农批中心、二级农批市场与地方产业的“三方联动”机制,为“湘品出湘”及全国特产搭建从田间到柜台的“绿色通道”。
为优化参展参会体验,今年展会首次发布以“农业生态系统”为灵感的IP形象,推出系列文创产品与互动活动,打造“可观、可玩、可购、可享”的青春农博;通过“展会+市场+协会+供应链”全年服务模式,为展商提供培训、直播、对接、咨询一站式赋能;构建“自媒体+网红+主流媒体”立体传播矩阵,推动“展位变直播间,产品成爆款”,全方位塑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流量的农博新形象。
农博成就红星,红星闪耀农博。
期盼农博会市场化越走越实,朋友圈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全,体验感越来越优,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