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璐 范远志 通讯员 黄卓鹏
“十四五”以来,长沙市望城区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定“一二三六”发展思路,聚力拼经济、抓发展,加快建设产强、城美、民富、人和的现代化新望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与规模工业总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大关,连续获评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发展的亮眼答卷。
11月26日上午,在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望城区专场上,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锋系统介绍了该区在“十四五”期间“望见美好,城就未来”的砥砺前行和精彩蝶变,从“产业更强”“城市更美”“民生更优”三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望城实践路径。
聚链成势,产业更强
“我们坚持产业强区,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蔡锋介绍,望城区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智能制造产业持续壮大。该区聚焦五大重点产业链,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两主一特”比翼齐飞;企业梯队量质齐升,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5家、高新技术企业380家,规上企业15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超90%,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是现代服务业活力迸发。该区消费市场持续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持续领跑全市;新兴产业培育壮大,2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走向“应用场”;文旅融合成果丰硕,长沙铜官窑文化旅游度假区成功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靖港古镇焕新升级,竖店影视基地建成开拍,稳居“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强榜”前列。
三是都市农业特色彰显。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成功入选“洞庭湖小龙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项目,“望城荷花虾”“望城鲌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文旅品牌持续走红,全区93个农村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9万余元,连续十年稳居全省首位。
聚力赋能,城市更美
“我们统筹核心片区开发与全区功能提升,彰显一江两岸、山水洲城的独特魅力。”蔡锋介绍,五年来,望城区的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
重点片区崛起成势。望城举全区之力推进的大泽湖片区实现“三年大变样”,22条道路成网,近自然湿地公园亮相,师大附中、市一中等名校齐聚,工人文化宫等高能级配套加速落地,“省会城市新地标、海归小镇新范本、湘商回归首选地、引资引智汇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五张“名片”愈发闪亮。
城市功能突破升级。“东西互动、内联外畅、结网成环”的大交通格局初具雏形,香炉洲大桥、兴联路大桥建成通车,长赣高铁、地铁4号线北延加速推进;城区抵御雨强能力提升至每小时30毫米以上,道路优良率达98%,5G基站、充电桩等新基建大幅扩容。
城乡融合协同并进。该区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县,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2个、美丽宜居村庄300余个,创新实施“乡村CEO”引聘,建立7个院士工作团队,绘就了城乡共富共美的生动画卷。
聚心惠民,民生更优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优更全面惠及全区人民。”蔡锋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五年来全区民生改善情况。
一是民生底线根基更牢。该区城镇新增就业近5万人,社会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累计发放救助资金6亿余元。
二是公共服务质效更优。全区教育供给持续优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3所,新增学位5.3万个,“雷小锋”德育品牌全国知名,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医疗能级跨越提升,市四医院滨水新城院区投运,实现三甲医院“破零”,区人民医院搬迁新址并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完善,“公建国营”模式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更高。该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本质安全水平不断提升;“雷字号”治理品牌持续擦亮,率先全市实现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全覆盖;“数赋村社”改革卓有成效,基层治理智能化项目入选省百大典型应用场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展望“十五五”,蔡锋表示,望城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奋力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努力打造智能制造强城、历史文化名城、幸福山水洲城。
发布会上,蔡锋与望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燕,以及区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城发集团主要负责人,围绕交通融城、创新创业、工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大泽湖片区开发建设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