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村部成“功能驿站”便民又助企
长沙县黄花镇启动“繁花驿达”,构建集快递、企业、振兴、人才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矩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王俊 刘思源
“以前取个快递,得专门往集镇跑,来回要大半天;现在出门走一两百米到‘为民速递驿站’,24小时都能取,太方便了!”近日,长沙县黄花镇银龙村村民蒋忠义从村部旁的快递驿站取出网购的商品,脸上满是笑意。这处由老村部改造的驿站,正是黄花镇“繁花驿达”项目的工作实践缩影。
今年以来,黄花镇以“党建聚合力”书记创新项目为抓手,聚焦群众需求、人才战略热点、企业难题与乡村发展痛点,启动“繁花驿达”项目。该项目通过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阵地及村级闲置资产,构建起集快递、企业、振兴、人才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矩阵,让党建工作扎根基层、服务民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是快递驿站
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在农村,快递收取难一直是村民反映的高频问题。”黄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长沙县农村区域仅有京东、邮政、顺丰能到村或到家,其他快递大多只能送到中心集镇,村民取件往往要奔波数公里,耗时又费力。
为破解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繁花驿达”项目将快递驿站作为首要切入点,选择与当地成熟的第三方民营驿站合作,由第三方负责提供集散运输服务;黄之花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之花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既降低了项目运营风险,又保障了合作方的合理利润。
走进银龙村“为民速递驿站”,改造后的老村部焕然一新:橙色“繁花驿达”标识格外醒目,两组智能快递柜整齐排列,屏幕上清晰显示着待取件信息。
“驿站24小时开放,扫码或输取件码就能取件。”驿站负责人说,这里将覆盖银龙村及周边3个自然村的近万名村民,“以前村民取件要走近十公里,现在最多走一两公里,大家都夸这个驿站建得好。”
驿站内还设有冰柜、自动售卖机和自助饮用水等,来这里取快递的人可以在这里歇歇脚、顺手带一件冻货回家,既便利,又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走进驿站,总能看到“红马甲”们在热心地指导群众取件,他们正是银龙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由“三长”、党员、积极分子和热心村民组成。除了现场服务,他们还为行动不便或工作繁忙的居民提供免费上门送件。这项“顺路带”服务,不仅方便群众,也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信任。
在为民驿站的左侧,还设有为民服务站。银龙村利用快递驿站吸引的人气,顺势推出了“顺便办”服务,把这些“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落到实处。村干部、三长、法律顾问等轮流在这里值班,让群众取快递的同时,能咨询政策、办理事务。
据悉,银龙村已用这种方式,顺利宣传了土地延包、医保缴费、秸秆禁烧等政策。这既发挥了党员、三长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也让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更有温度。
数公里外的回龙村、大兴村、鱼塘村为民驿站同样也已开始投入运营。据统计,四个试点驿站累计服务村民超4万人次,不仅解决了取件难问题,还成为村民日常交流的“便民小站”。按照规划,下一步黄花镇将根据运营成效逐步扩展至全镇,让便民服务覆盖更多群众。
是“交流平台”
打通“信息壁垒”助企发展
银龙村及周边区域聚集了86家制造企业和物流园区,看似产业集聚度高,但企业间却存在“信息壁垒”——多数企业彼此不了解,上下游产业链对接不畅的情况;此外,企业小批量采购食材成本高、样品寄送费用贵等问题,长期困扰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的痛点,就是我们服务的重点。”针对这些堵点,“繁花驿达”项目专门打造“同心驿站”,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企业纾困解难。
搭建“交流平台”是第一步。黄花镇牵头筹建“企业联合工会”,通过组织工会活动、企业联谊等形式,打破企业间的“信息孤岛”,促进企业间的沟通协作。
目前,镇里已通过组织6次交流座谈,促成朴愿有机农场将有机蔬菜低价供给周边企业食堂,既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又扩大了该农场销售市场,实现“双赢”;促成协同电力将外购配件转为采购本村企业特安格的产品,双方都实现了降本增效;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为民驿站低价寄送样品和文件,驿站快递量因此提升了40%。
同时,同心驿站联合黄花镇相关办线组织专家,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和专业技能等集中培训,目前已举办2场大型培训,服务职工超过240人次。改变了以往企业培训零散、效果不佳的情况。
该驿站内还设有健康服务站、便民食堂、阅览室、共享户外运动场等设施,将定期为辖区企业职工开展免费体检、举办篮球赛等活动,既满足职工、居民需求,也帮企业留住人才。
是“创业孵化站”
为大学生提供零成本创业支持
作为“繁花驿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驿站聚焦乡村振兴难点,核心解决农产品、工业品、村级闲置房屋、文旅产品的宣传营销及物流配套问题,该驿站免费向黄花镇范围内的创业者、电商从业者、企业开放,精准赋能。
与此同时,振兴驿站还将与快递驿站实现“无缝衔接”——直播间卖出的产品,可直接通过旁边的快递驿站收发,打通了“直播营销+物流配送”的完整链路,解决了创业者“卖得出、送不走”的后顾之忧。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为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繁花驿达”项目专门打造“创客驿站”,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零成本”创业支持——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并配备完善配套设施,最大程度降低创业门槛。
据悉,在位于原银龙村老村部的创客驿站内,已经有13个青年创业团队入驻,其中7家已在银龙注册企业。他们将依托该驿站资源,在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策划、非遗传承等领域发挥专长,进而实现个人创业梦想,为黄花镇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繁花驿达”项目的推进,不仅解决了一个个具体问题,更在便民利民、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回流、盘活闲置资产等方面,展现出多元综合价值。
黄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镇将持续优化项目运营,让更多人了解“繁花驿达”,力争将其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样板。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