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方言民俗

武汉地名的幽默

发布时间:2007-03-07 15:23:42
    武汉地名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具有多种幽默元素,被聪明睿智的武汉人演绎成许多别有意蕴的俏皮话与词语组合。
    千古名楼黄鹤楼,本来是古往今来的一处览景胜地。登斯楼,崔颢看到的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看到的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毛泽东看到的是“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而千千万万的武汉人,似乎对这些情景熟视无睹,偏偏只看到了滚滚波涛中的茫茫白帆,由此,又衍生出一句“黄鹤楼上看帆(翻)船”的俏皮话,用以讽刺那些幸灾乐祸、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行为。
    耸立于汉口三民路的“铜人像”,是老汉口的一处特殊标志,也是见证武汉人来龙去脉的一个广角镜。这座仿真铜像惟妙惟肖,除了不能动作不能开口说话外,宛若孙中山先生再世。于是,有人又以铜人像为比喻,讽刺和嘲弄那些不管事不发言的人,如:“你怎么像个铜人像,不说一句话呢?”“他呀,活是个三民路的铜人像,站在那里不管事。”这里绝无贬损孙中山先生的意思,只是借铜像说事而已。
    武汉的许多地名,也成为歇后语的主要元素,反映出武汉人的才智与幽默。
    “古楼洞”是武昌蛇山的一座隧道。对于民国初年的武昌而言,当时的市政水平与交通能力,能开如此规模的山洞已蔚为壮观了。然而,随着武汉的发展与交通水平的提高,这座能过轿子能行人的涵洞显然不适应了。对于这种状况,有人形容说站在古楼洞里只要把两腿一跷,汽车莫想过,其他车子也过不了。可见古楼洞的狭窄。于是,便产生了一句歇后语:古楼洞里拦车子——一跷(窍)不通。这句歇后语,不仅形象而生动地道出了古楼洞在时下的交通能力,而且成为对一窍不通、一问三不知的学习状态的比喻,诙谐有趣。
    类似的歇后语还有: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江汉关的钟——有点有谱,集家嘴的划子——跟着荡,汉口租界的红头洋人(巡捕)——缠不得,等等。
    就连汉口以作皮鼓乐器为主的万年街,也产生了一句颇有汉味幽默的歇后语:万年街的师傅——翘皮。因为旧时万年街的皮鼓制作,完全靠工匠师傅的双手把剪裁好的皮子,用力蒙(翘)到木架鼓梆上,十分费神,而且手艺精细。但是,这“翘皮”的工作,却被武汉人巧妙地转化成“俏皮”二字,比喻容貌或装饰好看,举止活泼或谈话有风趣。更多的时候,则被赋予摆谱、拉架子、翘盘子的含意,颇有地方特色。
    用武汉地名组合成对联,不仅幽默,而且别有情趣。汉口的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是分别与长江汉口江岸编号为1—6号码头相连的六条马路。这六个路名也很有讲究,富于韵味。然而,更令人叹服的是,有本埠著名书法家独具匠心,将它们巧妙地连结成一副对联:一元二曜三阳开泰,四唯五福六合同春。本人有幸亲眼见到这副对联。炉火纯青的书法,辅以精致的装裱工艺,更显得这副由武汉地名组成的对联光彩夺目,耐人品味。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