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老街故居

曾经书香?统一街

发布时间:2007-03-09 15:25:55

    ■彭建新

    汉口的统一街,在中山大道江汉区段南侧,呈南北走向:北起民生路,中间穿过或被穿过许多蛇行小街,如此这般地走了近千米路,与南边的大兴路相汇。说起来,在汉口的诸多老街中,统一街的“块头”,算是大的了,除了汉正街、长堤街、胜利街这些长街,少有能与其比肩者。

    清代初年,汉口还没有修筑城墙,现统一街这一带,是当年长堤的堤尾,其北端民生路一带的长堤外,河沟纵横,水凼密布。谁会相信,现如今六渡桥一带,繁华的清芬路、恢弘的南洋大楼、热闹的民众乐园……声色万端,这一片寸土寸金的繁华地,一百四十年前,还到处是河沟涵闸、到处是各式小桥呢!直至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口筑了半月形的城垣后,长堤逐渐成了长堤街,堤尾一带亦如是。只是这堤尾一带,多湖荡土凼,地形复杂一些,形成的街市也就没有长堤街那般相对整齐,一段一段的,街名也多是顺口叫来,半边街、湾边、土凼街之类。1928年,汉口成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南洋大楼成为政府大楼,政府大楼附近的旧街破屋,就多被拆除了。先后修建的民生路、民权路、民族路等马路,穿过长堤尾一段段街名异类的街道,似很有些不统一的味道。为表示国民革命成功、全国统一之意,当局将半边街、湾边、土凼街也“统一”起来,并而称之为统一街……

    统一街在武汉的名气,并非如长堤街一样因为它的“老”,而是因为它算得上是武汉的一条“文化街”———

    统一街以出版行销面向农村的读物、画片为主,所以,它的文化街的名声,远播乡野草莽。
                           
    早在统一街还是半边街、湾边、土凼街的时候,受黄陂街黄陂、孝感人多的影响,这一带流行黄陂、孝感地方文化,喜演唱黄孝地域农村小调,尤以黄陂花鼓戏为盛。于是,统一街就有了以刊刻制售戏本为主的出版印刷业务,接着又有了一系列的书铺子和林林总总的书局,如广益书局汉口分局、同文堂书局、广文书局、宏文堂、昌文书局、恒昌永画片店等等,这些书局书店,多是本地人开的,为这行当中的“本帮”,多自产自销《黄历》、《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以及楚剧、汉剧、豫剧这些剧种的唱本,同时兼营些木刻图书,也翻印些新潮的国文书籍。统一街的文化书刊生意能成大气候,也得力于沿海一带书商的加入,他们被称之为“洋帮”。比较而言,洋帮的货,多色彩印,印制精美,数量质量都高于本帮,经营手段亦因财大气粗而具有垄断性。好在汉口以及汉口周边的郊县,还是钟情本土文化如楚剧、汉剧的多,喜欢价格低廉的门神灶神之类年画的多,图的是个节气味,反正是哄鬼的玩意,意思意思也就罢了,纸张粗劣印制粗糙与“意思”无关,所以,本帮的生意也没有因竞争而萧条。

    眼下的统一街,古老的街道,虽然条石改铺了沥青,但逶迤蛇行如故,两层的砖木老楼,也还偶有所见,但当年那种大进大出批发出版物的气势,满街飘逸的书香,在哄哄然的物欲中蒸腾……这些,已然是明日黄花,难觅踪痕。这也许是城市拓展的必然罢。统一街老矣,它曾有过的繁盛,被岁月之手抟成几屑历史碎片,沉淀在城市记忆深处,难得钩沉了。与之比邻的另一条文化街———交通路,早就因竖了个“佳丽广场”而消失了,说不定哪天早晨起来,打开门一看,统一街里也冒出个佳丽或靓仔来,也算不得么稀奇……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