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戏曲杂耍

江派创始人江云卿

发布时间:2007-04-16 15:03:12
    江云卿(1893—1969)湖北孝感县人。幼时读过5年私塾,父母早丧。13岁离乡出走,流落汉口在轮船码头帮旅客肩挑背扛小件行李谋生。一次在轮船上帮助顾客清理捆扎行李,未察觉船已启碇开航,没来得及上坡,就这么随船到了沙市才登岸,以致飘落沙市。江云卿在沙市四处寻找打小工的机会,不久受顾于评书演员鲁明阶,每天帮鲁先生摆场,将25条五人座的长条板凳摆列整齐,先生开讲时烧水沏茶,半场时开始捧簸收钱,终场时将长凳堆码起来,用绳索绊牢,自己则在两条凳子拼成的窄铺上睡觉,照看板凳以防贼偷。好在鲁先生供应他的伙食,回不回武汉来倒是无所谓,有安身之处便是万事大吉。江云卿对这段生活留下极为深刻的记忆,他成名以后,常对人讲:“学艺不容易呀,我当初在北风头上,为师父睏了三年的板凳头才入门。”江云卿18岁那年,才正式拜鲁明阶为师学习评书。鲁明阶怜惜他聪明勤奋,为人诚实,加上跟随自己多年,于是亲授他一部大书为《燕王扫北》。鲁明阶是四川万县人,他的评讲有浓厚的四川评话(摆龙门阵)风格和语言特点。江云卿吸了鲁明阶的开口奶,无形中注入了川江路子的遗传因子,使江云卿以后与武汉著名评书艺人们迥异的艺术格调并形成江派有很大关系。江云卿在沙市便河茶社首挂评讲《燕王扫北》的水牌,一部书讲下来,喜获听众点头。鲁明阶便鼓励徒弟当离师远行,去创造自己的前途了。江云卿离师后来到天门县城关说书,不料天门县城关镇某茶楼正有当地评书艺人蒋春山在此说书。江云卿不由得凉了半截。原来湖北省有三位“书坛宿将”即应城的徐振山、孝感的何玉山、天门的蒋春山,合称为“府县三山”,名声遍及全省,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敢以头闯“山”,真是太不自量了。江云卿向茶馆东家说明不敢与蒋先生打对台,拟辞行远走他方。谁料茶馆东家却说:“不碍!我天门这地方,茶客们都爱听评书,从来不欺生。他说他的,你说你的,俗话说‘船多不碍港’嘛,试一试再说罢。”江云卿见说,便硬着头皮开堂说书。江云卿的第一堂打炮书,出人意料地卖了个“满堂红”———满座。更出人意料的是蒋春山得知来者是鲁明阶的高足,不但不打对台,而且为了给新秀让出上座的空间,自己宁可停堂暂息,以体现老辈的江湖义气。蒋春山藉休息之机,也来听江云卿的第一堂书。经茶馆东家介绍之后,江云卿立刻对蒋春山拱手长揖,口称晚辈,诸多提携。茶馆老板得知蒋先生如此重义,备办了宵夜招待一老一少两位先生。蒋春山对江云卿的评讲,十分欣赏,他说:“你仪表堂堂,声情并茂,口若悬河,先声夺人。”认为江云卿是生就的一块评书材料,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江云卿在天门说书一个月,哪肯白白放过向名家求教的好机会,多次恳求蒋先生赐教。蒋春山指出,《燕王扫北》以明燕王朱棣南下南京夺取明惠帝皇位火焚皇宫建立永乐朝、然而挥师北上迁都北京平靖叛逆等为历史背景,不能有许多失实之处,于是作了许多历史性的纠正,并对其章法结构作了口头的增删补充修改。还提出《燕王扫北》这书名未能涵盖朱棣南下与北迁的大回环,建议改书名为《走马建国》。江云卿20岁进入汉口。恰逢盛合茶社一位评书先生砸了锅,请他接手。茶馆老板问他挂什么书?他反问前面的这位说的什么书?茶馆老板答说是《火烧红莲寺》,江云卿随口说:“好!我也挂《火烧红莲寺》吧。”茶馆老板摇头说:“听众不喜欢。”江说:“不怕,我试一烙铁再说。”《火烧红莲寺》是《江湖奇侠传》的重要关目。别人之所以说砸了,是因为从故事的起头顺序说来,说了好几堂,迟迟掀不起高潮,听众兴趣索然,以致掉座。江云卿开书第一堂便一把火将红莲寺点着烧了,打斗激烈,情节扣人心弦,一下子将听众的情绪调动激活起来,然后,再相应地用倒插笔手法,弥补跳过去的情节,仍使故事完整无缺。因此他打了个响炮,上座连满,听众见此情形,公送他一个“绰号”,叫做“落地红”。江云卿明知汉口是评书界藏龙卧虎之地,没有几刷子就莫想出人头地。于是在推出《走马建国》之后,相继推出自己口头创编的大书《白公案》、《碧玉汾阳》、《峨嵋乾坤剑》等几部大书。在汉口评讲一个阶段以后,江云卿的评讲特点逐步展示出来,给听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江云卿说书,风格粗犷,不喜细说细谈,故事进展得快,部分听众也有喜欢听快书的爱好,他们不爱“细嚼细咽”,对细致入微的评讲,认为“听得烦人”。吃惯了江云卿“快餐”的听众,便被吸引到他书场上当回头客,形成一种特定演员自有一批特定听众的局面。二、他口头编讲的书传,与一般结构上有所不同。评书演员最强调书理要清,故事采取“一线串珠”最为重要。江云卿则不同,他推出的书法多采取双线发展,如《走马建国》,一线是从明惠帝宫廷荒淫、奸佞专权为一线,燕王清君侧、密谋南下为一线,双线并行向下发展,根据情节该合便合,该分便分,像姑娘伢的辫子,发分两股,绞分随人。于是更赋予了书传斑斓多彩,情趣多变的艺术效果。三、评书生活化。江云卿说书,他主张说书生活化。他书中所出现的各种人物,不用书面语言,小说语言,更无半文半白的夹生话。他口中的人物出言吐语,就是听众身边活生生的大白话,令人感到十分熟悉,十分亲切、自然,听众说江先生口中的人,个个是活的,江先生在街上碰见两位妇女吵架,便可说一堂书。听众根据他的特点,称他为“江派”。书坛上许多评书后学,发现江先生的特点对“抢堂夺馆”(竞争)特为有利,于是纷纷登门求艺岁后江云卿开门授徒,计有鲁柏林、朱鲁斌、陈少雄、陈飞鹏、余本才、王耀文等。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