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老街故居

首义要冲??起义街

发布时间:2007-03-09 15:19:32

    ■彭建新
                            
    起义街位于武昌起义门外,长不足400米,南起赛宝巷,穿明伦街,北止于起义门。
                           
    起义街原本不叫起义街,因挨近武昌城的中和门,被叫做中和门外正街,之所以易名起义街,缘于改变中国命运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之后,战事进展很快,不久,起义军就占领了军火囤积要地楚望台。其后,按原计划,起义军一方面坚守已经占领的地盘,一方面派人冲击中和门,城门洞开之后,火速迎进南湖炮队,人拉马拽的,把各式火炮辎重拖进城来,架在中和门城楼和蛇山上,向总督署一带固守顽抗的清军好一阵猛轰。就这一阵子炮轰,轰折了满清政府的龙旗,轰垮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轰出了一个革命军政府。中和门在辛亥革命武昌城光复的战争中起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故首义成功后的第二年亦即1912年,革命军政府将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这一改,惠及中和门外正街,亦得了个起义街的名字。

    或许起义门乃兵家必争之地,或许起义街处进出起义门之要冲。当然,也或许,这是命运劫数在冥冥中掌控着,让武昌的这座城门和这条门外街,频被战神青睐: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历经若干次血战,突破贺胜桥,于8月31日兵临武昌城下。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或者说,历史仿佛又一次重演:辛亥年,革命党人为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梦想时,曾从此街此门进攻清军;这一回,是国民党外加共产党参加进来的武装,为着捍卫辛亥革命的果实,又从此街此门,向北洋政府军进攻。这一回,守城的是军阀部队,十分顽固,不像15年前的满清部队,八旗子弟早已退化成“文不能测字、武不能挑水”的废物,且军队已经基本上被革命党人所掌控。这次,守城的北洋军阀将领是吴佩孚的第八师师长刘玉春,吴佩孚令他兼武昌守备司令,令湖北督军陈家谟为武汉守备司令。这俩人都是吴佩孚的铁杆心腹。这就注定,国民革命军向武昌城的进攻不会顺利。事实上也是如此,北伐军的攻击,一开始就遭到城内守军的顽强抵抗:8月31日,乘贺胜桥战役胜利的余威,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由行营参谋长白崇禧陪着,亲临武昌南湖部署指挥,决定由李宗仁为攻城司令,组织攻城军,编起攻城奋勇队。晚10时,从宾阳门一带向城内进攻,结果受挫而退。此后,又经过若干次强攻,牺牲无数,均告无果,于是,北伐军进攻首义之都的战事,一度陷入僵局:强攻无效,进攻的一方曾在起义街的南段明伦街口和中段的保安街口,挖了两道战壕,与守城的北洋军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从李宗仁8月31日夜指挥的那场战斗开始计算,到10月10日武昌城守敌被困逼投降、武昌又一次光复,这场武昌城围攻战,整整进行了41天……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城首义第一枪,是在10月10日打响的,革命军政府乃至后来的中华民国,把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国庆日。15年之后,国民革命军又一次攻进武昌城的时候,又是一个“双十节”——这,或许又是一次历史的巧合?

    起义街现属武昌区紫阳街办事处辖区,沧桑岁月,这一带地貌人事,早已不复当年。起义街不像武昌一些隐在都市深处的老街,有更多的幽静和幽深。它一向是人间烟火鼎沸之处。如今,和平的阳光在这里灿烂着,斑斓的市井生活在这里沸腾着,这些,都让人欣慰复欣慰。只有起义街这颇具阳刚的街名,还可以让人偶尔去回顾,回顾这条老街不平凡的历史,去咀嚼品味,品味曾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故事:关于生命与青春、关于革命理想与人生信仰……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