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之间,一只吉祥狗在骆清霞剪刀下活灵活现
骆清霞作品:湘云醉卧
她曾为香港特首董建华剪过肖像;她的剪纸作品被武汉市政府作为民间艺术珍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她创作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系列人物使日本观众惊叹不已,并被日本宫城县日中友好协会永久收藏……
她就是被誉为“武汉第一剪”的骆清霞。早在1997年,她的剪纸艺术就被中央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清霞剪纸》在全国播放,并通过英文节目介绍到海外。
也许你会认为,能称得上“武汉第一剪”者,一定是位功力深厚的老艺术家。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骆清霞只是一位刚过40岁的年轻母亲。
8岁开始学习剪纸,24岁加入中国剪纸艺术家协会,骆清霞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剪是刻,件件精彩。“尽管从小开始就做作家梦画家梦,但最终却与剪纸结缘。”骆清霞说。
她学习剪纸是从拿着剪刀瞎剪开始的,以至连父亲的珍贵邮票都成了她刀下的“冤鬼”。凭着对剪纸的天生悟性,上小学时骆清霞就有模有样地剪出了电影里杨子荣、潘冬子等人物形象,为同学们所崇拜。上中学时,她用大红纸剪出的图案别致、丰富多样的婚庆“喜”字,成为父母同事及街坊四邻办喜事时的抢手货。
1981年骆清霞中专毕业后进入武汉锅炉厂成为一名普通工人,但她对剪纸仍一往情深,白天上班,晚上剪纸,后师从民间工艺大师蒋再谱,技艺日益精进,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
剪纸分为剪、刻,骆清霞的剪纸擅长表现古典人物,主要以刀刻为主,并在传统技艺中融入自己独创的技法,如在装饰画中汲取营养,以工笔画特色入剪纸,多用白描构图刻画人物等。传统剪纸在刻画人物时比较粗犷,脸部表情呆板。骆清霞却在传统技艺上,更多地继承了南方剪纸纤巧精致的风格,以细腻的刀法,将人物细微处纤毫毕现,似行云流水,精美无比。
1984年,骆清霞以一幅名为《楚魂》的作品参加迎国庆35周年“江城美”书画艺术大赛,一举夺魁,很多评委以为作者是一位既功底深厚、又有创新意识的老艺术家。但颁奖时才发现居然是一位20多岁的姑娘,非常意外,惊叹:“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深厚功底,必成大器!”
《楚魂》的成功更激发了她的创作激情。随后她以诗人屈原的《九歌》中所描绘的一批神话人物为对象,以丰富艺术的想像力,运用飞扬灵动的剪纸线条,一一再现这些美丽的东方神灵,富含极为浓郁的楚文化气息。这一组作品曾在中国剪纸学会举办的全国剪纸作品展赛中夺魁。
骆清霞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自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她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金陵十二钗》系列剪纸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尽现中国古典女子的含蓄典雅之美,还有《十美百乐图》、《西厢记》、《白蛇传》等作品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不仅如此,她还将题材扩大到外国名著人物,其中以安徒生童话为素材创作《海的女儿》等作品,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惊为天工。
武汉剪纸兼有南北剪纸之长,剪、刻两种方法并用,才能使作品饱满与娟秀兼得,丰繁与简约相益。近年来,骆清霞已不满足于仅用刀刻,并练就了一手“脱手剪”绝技,不需起稿,信手剪来,依然细腻传神。在这次武汉市首届家庭文化艺术精品展中,这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以一组清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时尚剪纸作品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此次精品展的一个热点。
很多人都问她,为什么要改变一贯坚持的创作风格?骆清霞回答:任何艺术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进步,才有生命力,剪纸艺术也不例外。
观者评价:张家昭(武汉人民艺术剧院老演员)
清霞剪纸突破前人剪纸不注重人物表情的局限,用剪刀和纸创造了一个喜怒哀乐、感情丰富的世界。
清霞有自己对剪纸艺术系统的、独特的见解。对文学的爱好增加了她的修养,使她对人物的理解更深刻;她也的确是心灵手巧,不然怎能博采众长,举一反三,再自成一家。因此,她的剪纸艺术不可能是农村妇女的风貌,也不可能是艺术学院师生的风采,只能是她自己的风格。■蒋太旭/文张勇/摄影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