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宗安不仅能制作皮影还能操作表演皮影戏。
采访谌宗安那天,他正在工作台旁演示刚做好的一副皮影。只见他手捏两根细棍,指尖上下挑动,口中还念念有词“鬼画桃符丑八怪来也!”原来,谌宗安在武汉民间艺人圈内曾以绘制戏剧“丑脸谱”而知名,是“江城八怪”中的老八,即“丑八怪”。不过,时下的谌宗安成天鼓捣的却是皮影戏和最近创新的“画皮”艺术。用他的话说,家庭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不仅应该多样化,还要有点市场意识。他指着《知音》、《夫妻双双把家还》、《西厢记》等一摞皮影作品和几张画有观音菩萨及福娃图案的羊皮对笔者说,这些都是准备送到市政府相关部门,供挑选赠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
谌宗安的皮影作品多以古典历史人物为题材,与山西、陕西等地的皮影相比具有真皮、彩色、黑体镂空和头身四肢活动自如、可装框收藏等特点,具有典型的荆楚皮影风格,是时下皮影艺术表演者和收藏者的抢手货。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因臣子在纱窗上演示已逝爱妃的靓影,皮影始成雏形。谌宗安制作的皮影以细致传神见长,比如其制作的彩色皮影《夫妻双双把家还》,取自黄梅戏《天仙配》的故事,不仅人物服饰装束被刻画得别致精美,就连七仙女纤细的手指、眼睫毛、柳叶眉等细微之处也纤毫毕现、惟妙惟肖。
今年54岁的谌宗安是武汉轻工机械厂下岗工人,虽然生活清苦,但每日能与脸谱、皮影相伴,却使他异常充实开心。在谌宗安眼里,他制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活”的,是凭着自己的执著和心灵手巧赋予了它们生命力。
谌宗安的皮影情结始于儿时的一次汉阳归元寺庙会。后来,谌宗安下放在湖北蕲春当知青时,学会了硝制狗皮技术,农业“学大寨”时因经常被抽调办黑板报,也曾刻苦练习过一段时间的书法和绘画,这为他今后制作皮影打下了基础。下岗后,谌宗安节衣缩食购回大量人物素描、工笔人物美术作品等美术书刊进行研习,其白描及工笔画技艺不断提高,其创作的彩色皮影就是以精细的工笔画绘制,人物的发髻、眉毛、眼睫均清晰可辨。
做皮影光会画还不行,还须掌握复杂、高超的剪纸技艺。在制作镂空皮影时比一般剪纸的难度要大,因皮革较厚,稍不慎便会损坏人物构图。为此,谌宗安备齐了刀、剪、凿、铳、锥等工具,并娴熟地运用这些工具对画面进行精心剪切、刻画、着色、上光,先将人物分解成头、身、四肢、配器等部分,然后再用丝线串联成完整的人物形象,最后用细丝线将人物的头、四肢等可活动部位牵起系在木棍上,使之“活”起来。
谌宗安的脸谱和皮影艺术品多次在武汉展出,深受观者好评。近年来,在绘制脸谱、皮影的基础上,谌宗安又别出心裁地创立了“画皮”民间工艺,即在光洁的羊皮面上绘制系列观音菩萨像和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图案。谌宗安的“画皮”又成“江城一绝”。
谌宗安制作的皮影作品《知音》。
观者评价:李景银(武汉市冬泳俱乐部水龙表演队员)
以往在农村看过民间艺人操作表演的皮影戏,近年已难觅皮影踪迹。看了谌师傅做的皮影实物,勾起了儿时的回忆,感觉非常亲切。谌师傅制作的黑体镂空皮影《知音》、《西厢记》中的人物古朴典雅,雕琢得细腻入微,连伯牙鼻下翘起的胡须、抚琴扬起的手指、显示身份的服饰花纹都看得一清二楚。彩色皮影《斗战胜佛孙悟空》等不仅人物刻画得入胜传神,色彩也搭配得恰到好处,令观者流连忘返。看罢这些皮影作品,很难相信如此精美雅致的艺术品是出自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工人之手。■杨军/文并摄影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