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树根创作书法,有人用手指作画,今天我们介绍一位能在玻璃上进行书画创作的人,他的名字叫王义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走进位于武昌关山的王义春师傅家,客厅正中墙壁上悬挂的一幅玻璃牌匾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这幅长1.8米、宽1米左右的玻璃镜牌匾上镌刻的是毛泽东的手书《清平乐?六盘山》,那牌匾上镂刻出的毛体狂草气势磅礴,颇具震撼力,在灯光映射中,更是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立体美感。
这件独特的平面玻璃工艺品就出自王义春之手。
玻璃雕刻工艺分立体雕刻与平面雕刻两种。立体玻璃雕刻工艺品比较小巧,主要是用玻璃棒、喷灯、退火炉及夹子,在高温的炉火上融化玻璃,再进行塑形、拼装、烘烤、冷却、包装而成。而平面玻璃雕刻工具则较为简单:小刀及模具,但技艺却一点也不简单。尤其是在一面涂有水银的玻璃(我们通常所说的镜子)上进行雕刻创作就更具难度,对技艺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精雕细琢的耐心,更需独特的匠心。
56岁的王义春曾是武汉智能设备附件厂的技术工人,是一位主要负责机械木磨制造的能工巧匠。王师傅爱动脑筋,富有创新精神,常在工作中进行一些技术革新,也喜欢利用业余时间,用一技之长制作些精致的灯具模型工艺品。1994年,武汉汽发集团为宣传新产品,需制作12个灯箱对这些新产品进行展示和宣传。这是一项十分繁杂的“手艺活”,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要在玻璃镜上用小刀一笔一画地雕刻出产品的说明文字。厂里的一位程师傅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王义春。
王义春接受任务后细心地揣摩,利用以往制作灯具模型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人们看到这批灯箱作品后无不惊叹于王义春的精湛技艺:王师傅不仅木模做得精致,还能在玻璃上刻出工整的汉字。自此,王义春开始进入玻璃艺术品的创作领域,一发不可收拾。上文中提到的挂在其客厅的那玻璃牌匾,就是他创作的第一幅平面玻璃艺术牌匾。王师傅介绍说,平面玻璃工艺品的制作较木雕艺术品更精密。玻璃质地坚硬,其上的每一笔每一划,均需用特制的小刀细细雕刻,而且不能出现丝毫败笔,一刀下去就不能更改。当时也是像这样的三伏天,王师傅在家里挥汗作业,费时一个多月才完成这幅作品。
最近,武汉三特公司要在汉阳桥头堡附近建立一个民族文化长廊,王义春受邀将拿出自己的平面玻璃雕刻工艺品参展。王义春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玻璃上雕刻出一幅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为了买这幅奔马图的样画,他和妻子找遍了武汉市的书店和字画店,还曾写信到中央美术中心索取这幅画。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幅样画。目前,他正在进行这幅作品的前期准备工作。
除了爱好玻璃雕刻工艺外,王义春还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发明者。他利用业余时间发明的安全密码锁曾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就连那幅玻璃牌匾上字后面的色彩工艺,也是王师傅利用卷筒纸的塑料包装袋放进玻璃底面制作出来的,这样才能使平面玻璃上的字有立体效果。现在王师傅还在研究发明一种新型的不锈钢方便筷,能够使人们用起来更为卫生、环保、易携带。■欧阳汝丽/文张勇/摄影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