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奇人绝活

“江城锁王”汤卫

发布时间:2007-03-12 14:16:45

    您见过小到仅两三厘米,大到27厘米,以及最重达1.4公斤的锁吗?如果您有幸到“江城锁王”汤卫家里做客,当摆满一房间的六百多把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的古锁摆放在您面前时,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今年46岁的汤卫,藏锁16年,他收藏的古锁绝大多数源于明朝、清朝和民国时期,采用铜、铁材料,由手工打制而成。汤卫说,古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种叫南锁,就是日常生活用的普通锁;另一种叫花锁,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玩赏锁。爱锁如命的他,尤以收藏形态万千、妙趣横生的玩赏锁为乐。无论是刚强大气的北方锁、精致灵秀的江浙锁还是形异色浓的西南锁,汤卫都视若至宝,呵护有加。

    在众多藏品中,最令汤卫珍视的是我国古代的“迷宫锁”和“无匙锁”。运用几何原理和逆向思维制作而成的“迷宫锁”,就是有钥匙,不费一番周折也开启不了。“无匙锁”更为玄奥,它不用钥匙,开启的关键在于手指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力度的拿捏。无论是古代的制锁匠还是他们制出的古锁,在汤卫看来,简直神了!

    汤卫与古锁的缘分起因于1991年他因公出远门,母亲临别时送他的一把祖传的小铜锁。正是这份意外的礼物使汤卫第一次领略到了古锁的美,他没想到在这方寸大小的金属锁身上竟然能有一幅喜鹊登梅图,栩栩如生。从此,汤卫便萌发了收藏古锁的想法,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更是成了远近闻名的“江城锁王”。

    从最开始的“见锁就收”到如今的“挑三拣四”,现在汤卫只会把造型好、有个性的古锁“招致麾下”。这些古锁的造型让人眼花缭乱,鼓形、元宝形、宝剑形锁,还有柔美得像古代胭脂盒的八角形白铜雕花锁,显示完美流线型的葫芦锁,虾、狗、马、猴等立体造型锁。汤卫捧着一把金色的鱼形古锁说:“古锁造型尤以鱼形为多。因为鱼儿是夜间睡觉也是睁大眼睛的,所以在古人看来,用鱼形来造锁是最好不过了。”

    16年来,汤卫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求锁之路。为了收集到他魂牵梦萦的古锁,汤卫到过全国23个省市大大小小的文物市场和旧货市场。几年前,在滨江文物市场,一家根雕店老板有一把家传300年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盲人锁,这把锁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四个凹凸有致的槽,以便盲人小心触摸开启。汤卫得知后,先后五次登门造访求购此锁,最终这位老板被汤卫的诚心感动,将锁卖给了他。

    有些千辛万苦淘回的古锁打不开,是汤卫开始收藏以来遇到的头号难题。在开锁方面,虽然汤卫自己也有两下子,但一遇到年代久远、结构复杂的古锁他就束手无策了。

    多年前,他曾从武汉泰宁街集藏到一把在中国“漂泊”了一个多世纪的美国“耶鲁牌”锁,这把古锁以前属花旗银行所有。此锁构造和谐,线条流畅,一直是汤卫的钟爱之物。为了给这把锁配上钥匙,汤卫几乎将武汉三镇所有的开锁高人都寻个遍,最后还是身怀绝技的花桥刘老师傅打开了他的这个心结。汤卫回忆说,当听到锁开时发出的那清脆的一声响,他立刻愁云顿舒,如同解开了心中千古之谜那般的雀跃、狂喜,全然忘却了先前的奔波劳顿。

    除了外在精致的艺术造型,古锁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也深深吸引着汤卫。在汤卫看来,正是因为古锁中包含了文化内涵,才使这些本来坚硬的金属增添了特殊的涵义。在我国古代,新娘出嫁时,在嫁妆箱上会用“十二生肖”锁,脖子上要挂上吉祥锁;老人寿宴时用“福禄寿喜”锁;小孩生日时还得挂上长命锁。汤卫说,就算是在锁的孔眼这样微小的地方,也有不少讲究,如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的锁;官宦人家则可以用“上”、“吉”等字孔的吉祥锁。

    透过泛着沧桑色泽的古锁,领略着博大精深的锁文化,汤卫仿佛被带进了先辈们或富贵、或豪放、或安宁、或酸涩的多样生活里。汤卫实在是不舍得让这些流落于民间的手工杰作消失在现代人的视线中。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后,开办一个私人古锁收藏馆,让更多人看到古锁的美。(王喆/文)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