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在胭脂坪住过的防空洞
从武昌胭脂路的东南角拐进去,有一条名叫“胭脂坪”的小巷。巷子不长,总共也就十来个门牌号码。在巷子两旁,一座座西式风格的小院落和小洋房错落分布,一棵棵大树遍植左右。其宁静祥和的氛围与热闹喧嚣的胭脂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然也给人一种此地宜居的感官印象。
也难怪,这个叫胭脂坪的小巷,最先是清朝湖北巡抚衙门的后花园。1905年的时候,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巡抚裁撤,腾出这块地改建成在汉军界要人的公廨。辛亥革命后,这里成为黎元洪私宅之地,民国时这里又作为公产出卖给名流富商。
胭脂坪居住过哪些达官贵人,没人作过统计。但是近期此地流传甚广的是,那个名为“胭脂坪8号”的小楼曾经居住过有着“文胆”之称的国民党军机大臣、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陈布雷。
走进胭脂坪8号小院,迎面是一栋清水红砖且呈阶梯状的小楼。小楼两层,坡顶阁楼式建筑。其内置木质地板和楼梯,走在上面,颇有点本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的味道。
听说我们是为寻访陈布雷的足迹而来,正在厨房忙活的乔婆婆很热情地将我们引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口,说这里就是陈布雷的那个防空洞了。
拉开电灯,顺着12级台阶下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宽约1米、高不过2米,面积大概有六七平方米左右的地下空间。它可容七八人,其顶部呈斜面与宅墙相连,斜顶上不对称地分布着两个直径约20厘米的通风口。并且在防空洞的西墙,有凸出的一块。
据史料记载:1937年12月16日,陈布雷遵照蒋介石的命令,从汉口电话总局移寓武昌胭脂坪。这个地方,是当时武汉市公安局长蔡孟坚的住宅。蔡孟坚,就是1931年在汉口新市场抓住中共特科的“天字号”人物顾顺章,给我党事业带来重大损失的那位。
当时侍从室二处移到武昌胭脂坪,陈布雷在这里既办公又住宿。他通常去珞珈山面见蒋介石听候指示,然后再回胭脂坪撰文。从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陈布雷离开胭脂坪,他在这里为蒋介石撰写了《抗战建国纲领》、《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八?一三告沦陷区民众书》、《胜利须赖久之奋斗告全国军书》等。
防空洞为何人何时所建?现在已经很难查到。不过,从其厚达30厘米的钢筋水泥结构来看,有关部门认为此非一般市民所能为。当时1938年武汉的防空设施大部分是极其简陋的。老舍先生曾在自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武昌呢,有些地方挖了地洞,里边用木头撑住,上覆沙袋。”
陈布雷住胭脂坪住所时,曾两次遭敌机的疯狂轰炸。一次是1938年7月拉警报。据1951年11月13日台湾的《新生报》撰文回忆:防空洞中电灯泡粉灰震落如雨,警报解除后,知左右邻居皆中弹,布雷先生卧室窗格皆坠落。当时日本同盟社谣传,陈布雷和程沧波(《中央日报》社社长)在武昌被炸死。另一次是《陈布雷传》记载的8月上旬的一天,当时准备到郊外珞珈山去办公的陈布雷为了赶写《八?一三告沦陷区民众书》,就留在胭脂坪。突然空袭警报响了起来,他和大家刚进防空洞,就听见炸弹落地声。过后一看,侍从室左邻右舍都被炸坏,屋瓦也都坠毁,桌上文稿无从辨识。
胭脂坪的这些西式小楼,解放后被湖北省行管局分配给省直机关人员居住至今,防空洞也搁置在那里。对于这些城市历史遗迹我们也有些遗憾:这些房子和防空洞,也算那段特殊年代的重要遗存,是风云际会的1938年武汉抗战的历史见证,自有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若予以必要的认定和保护利用,是能给我们这座城市增添不少可作谈资的历史内涵的。(徐志刚/文史青龙/图)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