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境方言有汉阳、汉川、孝感、黄陂四县及汉口方言特点。从地域上看,自东往西大致可分为五区:养殖、柏泉及径河大部为一区,人们口音黄陂腔,方言似黄陂方言。三店、吴家山、慈惠场部下至舵落口为二区,人们口音似汉腔,盛行汉口方言。慈惠场部上行至新沟苗湖为三区,人们口音同蔡甸。新沟镇起上至辛安渡郭家湾为四区,过去地属汉川县,为汉川方言区。辛安渡大桥以东至东山一带为五区,人们口音孝感腔,方言同孝感方言。几种方言汇集成东西湖区方言,虽各有微异,但无大别,以前四区为主体。
这样划分也不尽准确,五方杂地的人居住一起,形成若干方言“插花区”。因围垦外省外地来了数万民工,东西湖方言难免打上“移民”的烙印。如,河南人居住较为集中的吴家山农场、荷包湖农场及东山农场、辛安渡农场的部分村队,就流行河南话,黄冈人落户相对集中的走马岭农场就流行黄冈话。讲普通话有着天然优势的河南人很有语言天赋,第二代特别是三、四代既会讲地道的河南“母语”,也会讲东西湖本地话,还会一口流利的汉腔,比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憋得还像。当然,本地人也受其影响熏陶,当对方询问“行不行”时,常常会以“中”作答,字正腔圆,还真是那个事。
区境语音与普通话比较,除河南人集中居住区趋同普通话外,五区有翘舌音略同普通话卷舌音,其余四区均无卷舌音、鼻音,有些词语无后鼻韵。因此,仓与昌、三与山、资与知不分;连与年、兰与南不分;民与明、今与京不分。
同时,因大批河南移民的影响与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交通便利与汉口城区来往频繁,区境语音变化较大,一些方言丢失,一些方言转化。区境语言逐渐向汉腔和普通话靠拢。
五区方言中,ian烟与in因相同。如钱与情同音,面与命同音。所以东西湖流传有“发钱了”误以为是“发情了”;“你要不要面”误以为是“你要不要命”的笑话。
东西湖人讲话常常带语尾助词口沙。特别是柏泉一带,人们说话出口三个“唦”,即吃了饭冇唦?到哪里去唦?做么事唦?“唦”的使用频率很高,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北京“儿化音”在词尾,声轻,缀词有选择性,大多在名词后边,如“帽儿”、“花儿”等。而本土“化音”却是在句尾音重,使用时随意性较大。其作用有三:一、警示前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特别是短语,稍纵即逝,容易造成语意不明确;二、因“化音”是句尾重音,显得明亮、悦耳,有一定的音乐感;三、在句与句之间起到自然的连接,有缓冲的作用,让读者有空隙时间组织下面的语言。
东西湖人讲话土语、谚语十分丰富,别具一格的个性化词汇和方言也不少。仅举几例:“蒿恼”:能干、有本事。“郎嘎”:您家,您老人家。“出挺”:出洋相、闹笑话。“怄人”:使人生气,怄气。“日大瞎”:指没有水平,素质差,做不成事。"鬼做":装蒜,假正经。“鬼打架”:胡闹,没什么意思。谚语中不乏精华。如:“一天攒一把,一年买匹马”,“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三代不读书,一屋大肥猪”。同是指撒谎,说假话,柏泉讲“日白”,东山讲“日宝”,辛安渡讲“日哄”,三者来历不同,含义也有细微差别,妙不可言。向忠池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