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如今的红楼修葺一新,静静伫立于首义广场,那抹红色更加鲜亮夺目,辛亥遗迹星罗棋布,环绕红楼周边。如今车水马龙的喧嚣无法淹没百年前的风起云涌。伫立于此,武昌首义前后的波澜壮阔犹在眼前。
1908年,湖北咨议局落成,也就是如今的【红楼】,外观仿照西方国家的议会大厦,采用欧洲古典风格。
万耀煌单骑追上黎元洪
在这里,民间收藏家、辛亥志士万耀煌的后人万学工,讲起万氏家族与红楼的故事,原来万耀煌家族四代人的命运,都与这座红楼紧密相连。万耀煌的舅父夏寿康当时担任湖北咨议局副议长,与议长汤化龙和70余位议员一起办公。
议员们在这里办公不到一年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次日起义军领导人在这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革命政权。
“军政府建立后,颁发的第一条布告就是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并通电号召各省响应,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万学工说。年方弱冠的万耀煌正听闻家乡发生起义,立刻取道上海回鄂。他回到武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红楼晤见都督黎元洪,要求参加阳夏保卫战。
红楼的主楼经重新布展,还原了当年湖北军政府里的各种机构,如军令部、军务部、外交部、教育部等。鄂军都督府虽然是一个地区性的革命政府,但在1911年11月20日被各省革命代表共认为代行中央政务的机关,成为辛亥革命的全国中枢。在这里,宋教仁主持起草了《鄂州约法》,将共和宪政纲领昭示天下,成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蓝本。
万学工透露,“阳夏保卫战”时,红楼曾被炮弹击中而失火。楼西侧被清军的炮火击中起火,黎元洪仓皇逃出城去。万耀煌骑快马出城,单骑去追上黎元洪。
为迎接辛亥百年纪念日的到来,红楼被修葺一新。目前,红楼还处在试开放阶段,将于10月7日完全对外开放,观众可在此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夜之间攻克总督署
离开首义广场,在紫阳湖东侧的省总工会院内,【工程营旧址】隐匿于此,这是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处。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工程营起义士兵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拉开辛亥革命的序幕。
为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1987年10月10日,武汉市政府在原工程八营驻地立碑纪念。碑后十余米,是紫藤环绕的“发难处”纪念亭,亭中石碑上,刻着冯天瑜教授撰写的《辛亥武昌首义发难处纪念亭记》。
起义官兵向【楚望台军械库】进发,占领军械库和中和门。在楚望台军械库,起义官兵获得大批武器弹药,并在此设立临时指挥部,由吴兆麟任总指挥,架炮轰击总督署,指挥起义军连夜将其攻克。百年后,这里硝烟散去,楚望台原址建成楚望台遗址公园,站在这里,一百年前的枪林弹雨、隆隆炮声似乎仍隐隐回荡于耳畔。楚望台军械库旁边增设【辛亥革命碑林】,展示了一百年来各界名人评价辛亥革命的手迹,如孙中山的“共和”,宋教仁的“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沿着山坡向下走,可以看到镶嵌着“起义门”三个金色大字的城楼。首义当晚,起义官兵占领军械库和中和门后,打开城门迎接南湖炮队进城,得以架炮轰击总督署,使得起义势如破竹,一夜激战而取得胜利。起义胜利后,中和门改为“起义门”。
现在,【起义门】的城楼和城墙已被修葺一新,城楼灰瓦红墙,四角翘起,外观雄伟壮丽。城墙由灰色仿古砖建成,以起义门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出二三百米,侧城墙上有4个圆拱门洞供车辆通行,东侧城墙连接楚望台遗址公园。
授黄兴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
武昌起义后,清廷调集海、陆兵力,镇压革命,阳夏保卫战打响。黄兴由上海赶至武昌,湖北军政府在红楼前搭台举行拜将仪式,由鄂军都督黎元洪登台授黄兴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职。黄兴就任后即赴汉阳指挥阳夏保卫战。阳夏保卫战打得十分惨烈,历时四十余天,死伤甚重。
1948年辛亥首义同志会在原址建纪念碑。【拜将台纪念碑】外形呈一把巨大的利剑,刺向长空。站在这里,仰望纪念碑,脑海中可以想象出当年辛亥志士从这里出发、慷慨赴死以保卫共和的壮烈一幕。
在首义广场的正南方,与红楼遥遥相对的是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形象征“破土而出”,以楚国红为主色调。在3层的室内展厅内,将按照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走向共和、辛亥百年5大展区,用现代手法,结合声光电技术,带观众体验百年历史风云,其中文物500余件,照片近700张。这一国内最大规模辛亥革命专题展览将于10月6日正式开展。
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