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得泉
发布时间:2011-12-07 09:16:59
在少林寺山门外西南约二里许的地方,有一座半圆形的山峰,好象一个钵盂口向下在地上扣着,人们根据其自然形态,取名“钵盂峰”。
钵盂峰上边,地势平坦,丛林茂密,山姿秀丽,风景宜人。传说二祖立雪断臂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心愿:“臂断心安”。但器重的伤势,使他坐卧不宁,经行不成。为了使慧可尽快恢复健康,达摩就让他在这个山峰上禅养臂伤,并挑选了两个得力寺僧,作为近身扶持。
钵盂峰稍偏西南靠近少室山石壁的地方,有一块巨石,面积有数平方米,石平如桌案,二祖就在这块石头上休养栖息,面壁坐禅。飞鸟为他唱歌,野花为他做伴,鸟语花香,别有乐趣。
达摩经常从常住院到钵盂峰探望慧可,询问他的伤口愈合情况和生活状况。达摩发现扶持二祖的寺僧,从山下往山上抬水吃,便问道:“你们为什么要从山下向山上抬水?”慧可回答:“水在山下边,约有一里余,要是山上有水泉,该多好啊!”达摩听了,觉得确是个难题,山高路陡,行走不便,若是风雨,可怎么辩?于是他就在距离二祖禅栖的大石头西北不远的草坪上,用自己拄的锡杖在草坪上角扎了四个窟窿,霎时四股清泉涌地而了,清冽异常,终年不过,因为这是用锡杖扎地成泉,所以叫做“卓锡泉”。后人用砖石镶砌加固并壁,因名“卓锡井”。现在四井尚存。
寺僧们为了纪念二祖慧可在这里禅养臂伤,后来在峰上修造了一所小院,叫做“二祖庵”。达摩卓锡得泉的四眼水并,分布在小院的四周,近在咫尺,但水味苦、辣、酸、甜各不相同。寓言二祖慧可在修禅的行程中,历尽人世艰辛,犹如苦、辣、酸、甜也。元代隐士杨免对卓锡泉赋诗以赞:
大士传心要,诸方叩道元。
至今卓锡地,莹澈有遗泉。